【生态学基础】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成考专升本的《生态学基础》试题练习涵盖了生态学的基础概念、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物种互动等多个方面。以下是根据题目内容提炼出的相关知识点:
1. **演替**: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生物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取代的过程。演替进程按时间长短可以分为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2. **山谷风**:在山区,由于日间和夜间山坡和山谷间的温差,会形成山谷风,即白天从山谷向上吹的风,夜晚则相反,从山坡向下吹。
3. **固氮作用**: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为植物提供必要的氮素营养。
4. **干燥风**:在温暖季节,干燥风会带来热而干燥的空气,可能导致植物水分平衡破坏,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
5. **竞争类型**:竞争可以分为干扰竞争和利用竞争,前者是通过直接影响资源来限制对手,后者是通过提高自身效率来间接竞争资源。
6. **群落复生**:在次生演替过程中,如果群落在人为或自然因素破坏后能够逐渐恢复,就称为群落复生。
7. **小群落**:在群落内部,由于环境差异,可能会形成小型的生物组合,称为小群落。
8. **生态系统概念**:1935年,英国科学家坦斯利提出了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它包括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的交互作用。
9. **演替类型**:按照群落的代谢特征,可以分为自养性演替和异养性演替,前者主要是光合生物主导,后者则更多依赖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
10. **种群分布不均**:当群落中频度在21%~80%的物种比例增高,意味着种群分布不均匀,这可能是群落分异和演替的迹象。
11. **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导致全球变暖,这被称为温室效应,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边缘效应**:在群落交界区域,物种多样性通常较高,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13. **野外调查**:生态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野外调查,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收集来了解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14. **生态入侵**:某一物种进入新环境并快速扩散,对原有物种构成威胁,这就是生态入侵或生物入侵。
15.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因素称为生态因子。
16. **土壤定义**:土壤是地球上表面能生长植物、具有一定肥力的疏松层。
17.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当温度过高,光合作用可能减弱,而呼吸作用增强,导致植物生理过程失衡。
18. **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或体积内同一物种个体的数量。
19. **分布型**:种群的分布模式通常分为匀称型、随机型和成群型。
20. **能量流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是单向的,即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并逐级递减。
此外,试题还涉及了群落环境的形成(群落环境的自我塑造)、农业生态系统的特性和分类(人工驯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发展阶段(草本植物群落与大型动物的关联)、生活型与适应策略(群落生活型的相似性)、生态系统分类(森林生态系统为自然生态系统)、植物对光照的需求(日照长度对植物开花的影响)、光照对环境的影响(光照强度对气候和土壤因子的改变)、以及元素循环(如硫的气相型循环)等生态学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掌握生态学基础至关重要,是成考专升本考试的重点内容,考生需要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