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风险审查是银行业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乎银行的资产安全和经营稳定性。这份名为"贷款风险审查原则、项目及要点.pptx"的文件详细阐述了风险审查的各项内容,旨在确保信贷业务的健康运行。
风险审查定义为识别、分析、计量和控制风险的过程,旨在以最低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实现合理的收益。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机构,其核心业务是个人信贷,目标是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获得稳定收益。在贷前阶段,审查着重于消除或减少风险事件的可能性,而在贷后阶段,则是减轻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
信用风险是信贷业务中的主要风险类型,指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的风险。这既可能源于借款人经济状况不佳,也可能出于其还款意愿不足。同时,操作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许多不良贷款虽表现为信用风险,但根源往往在于操作失误。例如,在贷款回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可能导致进一步的损失。
风险审查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首重第一还款来源原则:强调以借款人的收入(现金流)作为主要还款保障,而非依赖抵押物或保证人。审查时需核实借款人的持续获利能力、负债与资产的变化、资产积累、对外投资以及持续经营情况。
2. 独立审查原则:审查工作应独立进行,不受他人影响,以确保公正客观。
3. 客观原则:审查人员应如实反映贷款的优缺点,提供明确的结论,并以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依据。
4. 落实到位原则:对设有附加审批条件的贷款,需在放款前完成条件落实,避免“带病”放款,放款后也要跟进并落实后续条件。
5. 高效服务原则:银行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必须提供高效的服务,包括及时审查、提前介入以及迅速处理线上审批流程。
风险审查的项目及要点主要包括真实性、安全性、合理合规性和完整性。真实性是指确保所有信息的真实无误;安全性涉及贷款的偿付能力;合理合规性则关注贷款是否符合法规和政策;完整性则要求所有材料、栏目和调查项目都应完整无缺。
通过这些原则和要点,风险审查人员能够全面评估贷款申请,有效地识别和管理风险,为银行的信贷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在日常工作中,风险专管员还需进行信贷业务检查辅导,落实规章制度,培训信贷人员,以及对客户经理的工作进行评价和管理,确保整个信贷流程的安全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