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是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研究在相互影响的决策者之间的策略互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是博弈论的一个基础概念,指的是所有参与者在做出决策时都拥有全部信息,且一次性的决策过程,即博弈只发生在一个时间点,没有后续的交互。
1838年,法国数学家库诺特提出了寡头竞争模型,这是博弈论早期的应用之一,主要研究两个或多个企业如何决定生产量以获取最大利润。1883年,伯川德在其模型中探讨了价格竞争,即企业在确定产品价格时的竞争行为。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的著作《博弈论和经济行为》正式奠定了博弈论的数学基础。
纳什在1950年提出的纳什均衡是博弈论的核心概念,它描述了一个状态下,每个参与者都无法通过单方面改变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利益,即使其他参与者策略不变。1965年,泽尔腾引入了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考虑了博弈的动态过程,排除了某些在实际中不会出现的非理性行为。1967年至1991年间,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不完全信息博弈的分析。
1994年,纳什、海萨尼和泽尔腾因他们在博弈论领域的贡献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博弈论的理论框架包括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按照信息的完备性又分为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博弈,而按照参与者是否合作则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博弈的分类有助于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二人博弈和多人博弈是根据参与者数量划分的;有限策略和无限策略博弈关注的是策略选择的范围;零和博弈、常和博弈和变和博弈则根据参与者总支付的和来区分;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依据决策的顺序;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基于参与者掌握的信息状态。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人(局中人),他们有明确的目标并选择策略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参与人的决策需基于策略集和支付函数,理性行为通常被定义为追求效用最大化。行动是参与人在博弈中的决策,而行动顺序可能影响博弈结果。博弈论不仅用于经济学,还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帮助分析和预测各种决策场景下的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