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产生背景源于现代市场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和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信息资源利用的要求,产品研发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加剧了无国界竞争,用户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日益凸显。这些变化迫使企业既要满足顾客的更高需求,又要平衡售前、售后服务与运作成本,同时还要应对不断加速的产品研发周期、降低库存水平、缩短交货期和提供定制化服务的压力。
传统管理模式在此背景下暴露出弊端,如增加了企业的投资负担,可能导致丧失市场机会,企业可能被迫涉足非专长领域,面临更多的直接竞争对手,从而增加行业风险。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他指出,企业的价值链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构成,包括基本活动(如内部物流、生产作业、外部物流、市场销售和服务)和辅助活动(如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基础设施)。价值链理论强调了集成的程度对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提示企业应当关注整个价值链的优化,而不仅仅是个体活动的优化。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启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整个价值链的集成程度,企业应将其置于更广泛的价值系统中考虑。因此,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涉及到企业与其供应商、分销渠道及用户的深度合作,通过对各自价值链的分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整体效率。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产生,部分是对“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反思,转而提倡“横向一体化”,即利用外部资源,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协同工作链条。
供应链管理的实践包括战略管理、合作伙伴关系、采购管理和物流管理等方面。供应链战略管理关乎企业如何选择合作伙伴,形成战略联盟,共同应对市场挑战。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强调信任、共享信息和协同工作,以实现整体效率的提升。供应链采购管理则关注如何高效、经济地获取所需资源,同时确保质量。供应链物流管理则涉及到物料的流动和存储,以确保产品能快速、准确地送达客户手中。
供应链管理是在现代竞争环境中,企业为了提升竞争力,通过优化整合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交付给客户的全部过程,实现整体运营效率和效果的提升。这一过程涉及到企业的战略定位、内外部资源的协同、技术的运用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是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