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风格整理
软件架构风格是构建大型复杂系统时采用的一系列组织原则和设计模式的集合,它定义了系统组件的结构、交互方式以及指导系统扩展和演进的规则。本文将重点探讨两种常见的软件架构风格:数据流风格和调用/返回风格。 我们来看数据流风格。数据流风格主要分为批处理序列和管道/过滤器两种形式。批处理序列风格适用于处理大量数据,如经典数据处理、程序开发或Windows下的BAT脚本。在这种风格中,任务被分解为一系列顺序执行的独立计算单元,每个步骤依赖于前一步的结果,数据以整体形式传递。批处理与管道过滤器风格的共同点在于组件间的顺序计算和数据传递,但批处理强调全局处理,无交互性,而管道过滤器则支持增量计算和局部反馈,适合实时性需求较高的应用。 管道/过滤器风格是另一种数据流架构,每个组件都有输入和输出,通过内部处理产生新的数据流。过滤器读取输入流,对其进行转换,然后输出。这种风格的优点包括:提高组件的内聚性和隐蔽性,支持软件重用,简化系统维护和性能优化,允许并行执行,便于系统分析。然而,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如数据延迟、不适合交互式应用、解析和合成数据导致的性能下降,以及维护多个相关数据流的困难。典型的例子是UNIX Shell编程和传统的编译器工作流程。 接下来是调用/返回风格。这一风格包括主程序/子程序和面向对象两种形式。主程序/子程序风格,常见于早期的结构化编程,通过过程调用来组织代码,形成层次化的调用关系。而面向对象风格则强调数据抽象和封装,对象是这种风格的核心,它们包含了数据和操作,并通过函数调用来交互。对象的封装性确保了对象内部状态的保护,允许对象在不影响其他对象的情况下自我调整。面向对象架构提供了多态性、继承和重用等特性,增强了软件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然而,这种风格也有其局限性,如对象间的交互需要知道对方标识,对象标识变化可能导致连锁更新,以及对象操作之间的关联性较弱。 总结来说,数据流风格和调用/返回风格在软件架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数据流风格适合处理大量数据和流水线操作,而调用/返回风格则在模块化和面向对象设计中展现出强大威力。选择合适的架构风格对于构建高效、可维护的软件系统至关重要。随着技术的发展,还有许多其他风格如微服务架构、事件驱动架构等,它们各自有其适用场景和优势,设计师应根据具体项目需求选择最佳实践。
剩余11页未读,继续阅读
- javxx012019-08-20排版有点乱
- 粉丝: 0
- 资源: 5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