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数据库简介 内存数据库是一种将整个数据库存储在计算机的主存中,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的技术。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将所有数据存储在磁盘上,称为磁盘数据库(DRDB:Disk-Resident Database)。磁盘数据库需要频繁地访问磁盘来进行数据的操作,由于对磁盘读写数据的操作受到机械移动和系统调用时间的影响,当数据量很大,操作频繁且复杂时,就会暴露出很多问题。 内存数据库可以分为两种方法来使用大量的内存:一种是在传统的数据库中,增大缓冲池,将一个事务所涉及的数据都放在缓冲池中,组织成相应的数据结构来进行查询和更新处理,也就是常说的共享内存技术;另一种就是内存数据库(MMDB:Main Memory Database)技术,就是干脆重新设计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查询处理、并发控制与恢复的算法和数据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以更有效地使用 CPU 周期和内存。 内存数据库系统带来的优越性能不仅仅在于对内存读写比对磁_disk读写快上,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抛弃了磁盘数据管理的许多传统方式,基于全部数据都在内存中管理进行了新的体系结构的设计,并且在数据缓存、快速算法并行操作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从而使数据处理速度一般比传统数据库的数据处理速度快很多,一般都在 10倍以上,理想情况甚至可以达到 1000 倍。 内存数据库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雏形期、技术理论成熟期和产品发展期和市场成长期。1969 年 IBM 公司研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基于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IMS,并作为商品化软件投入市场。在这个产品中体现了主存数据库的主要设计思想,也就是将需要频繁访问,要求高响应速度的数据直接存放在物理内存中访问和管理。 1984 年,D J DeWitt 等人发表了《主存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一文,第一次提出了 Main Memory Database(主存数据库)的概念。预言当时异常昂贵的计算机主存价格一定会下降,用户有可能将大容量的数据库全部保存在主存中,提出了 AVL 树、哈希算法、主存数据库恢复机制等主存数据库技术的关键理论,为主存数据库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19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应用系统需要能够支持大用户量并发访问、高响应速度的数据库系统,主存数据库市场成熟,半导体技术快速发展,半导体内存大规模生产,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的容量越来越大,而价格越来越低,这无疑为计算机内存的不断扩大提供了硬件基础,使得主存数据库的技术可行性逐步成熟。1994 年美国 OSE 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商业化的内存数据库产品。 内存数据库的优点有:高性能、低延迟、实时响应、高可用性、可扩展性、低成本等。内存数据库的应用场景有:金融交易系统、电信行业、在线游戏、社交媒体、电子商务平台等。
剩余12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92
- 资源: 2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