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概述】
本文详细分析了一个发生在Linux环境下的入侵响应案例,涉及的是针对某校校园网内一台运行Redhat 7.3操作系统的视频服务器的TCP 443端口扫描事件。管理员接到国外用户投诉后,初步检测发现服务器存在异常但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识别问题。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系统可能被植入了rootkit级别的后门。
【入侵检测】
1. **网络流量镜像**:通过对服务器网络流量进行镜像,确认了443端口的异常扫描活动。
2. **命令比对**:通过对比系统中`ps`命令的MD5值,发现该命令已被修改,表明系统可能被植入了rootkit。
3. **登录记录检查**:分析`/var/log/secure`日志,发现一个来自罗马尼亚IP的`news`账号登录记录,推断攻击发生时间并锁定可疑时段。
【脱机分析与文件检查】
1. **离线分析**:将服务器硬盘挂载到另一台主机进行分析,以避免被篡改的系统命令影响结果。
2. **查找登录记录**:通过`more`和`grep`命令查看系统登录日志,找到疑似入侵者的登录行为。
3. **文件修改时间追踪**:使用`find`命令查找在特定时间范围内被修改的文件,发现入侵者在`/var/opt`下创建了一个特殊命名的目录。
4. **账号权限篡改**:发现`/etc/shadow`文件中`news`账号的权限变化,说明入侵者设定了密码并允许远程登录。
【后门程序分析】
1. **日志清除程序**:发现名为`z`的程序,用于清除与特定IP相关的日志信息。
2. **IRC后门**:在`cata`目录下找到了一个IRC后门,服务器会连接到四个IRC聊天室服务器,允许入侵者通过聊天室发送控制指令。
【入侵应对措施】
1. **修复系统**:清除rootkit,恢复被修改的系统命令和配置。
2. **增强安全**: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强化防火墙规则。
3. **日志审计**:加强日志监控,定期检查系统日志,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4. **漏洞扫描**: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及时修补安全漏洞。
5. **用户账号管理**:定期审查用户账号权限,避免内置账号被滥用。
6. **网络监控**:提高网络监控能力,对异常流量进行快速响应。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认识到在Linux环境中,即使在未发现明显异常的情况下,也可能存在高级攻击。因此,建立有效的入侵响应机制,包括监控、检测、分析和修复,对于保护系统安全至关重要。同时,对日志的详尽分析和对可疑行为的深入探究,可以帮助我们揭示潜在的威胁,防止进一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