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历来是国家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文章《现代学徒制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开发的探索与研究》以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探讨了如何基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开发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出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文章分析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基础和现代学徒制提出的历史背景。职业教育早期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但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现代学徒制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以更加贴近工业实际和企业需求的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同步发展,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有效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建立强大师资团队,共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在具体实践中,该学院构建了一个“1+1+1”三阶段课程体系,即认知阶段、强化阶段和独立实践阶段。在第一阶段,学生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校内工作室和实训室平台,初步了解并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第二阶段则是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的实训基地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强化学生的操作和调整能力。到了第三阶段,学生则完全进入企业,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无缝过渡。
文章提到,课程标准的开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功能定位原则,即明确课程的功能定位,其次是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以及实施要求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需要共同调研行业需求,共同建立岗位需求调研报告,并形成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总课时、学校承担课程时数、企业承担课程时数等)、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以及师资要求。这些内容的制定都是以专业教学要求为依据,确保课程标准能够反映专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同时满足教学规律。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赵鹏展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对于课程标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以及如何更好地与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等。
这篇文章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证研究,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深入探索,为培养符合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同时,文章也强调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挑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