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素质教育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激发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热情,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理念,实现高校向应用型学校的转变,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刘海涛在《装备制造技术》年第期20206上发表的《创新创业背景下机器人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一文中,以《机器人技术》课程为例,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
文章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每门课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是当前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机器人技术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章指出,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从最初的工业机器人到如今覆盖娱乐、教育、服务、医疗、家庭、网络等多个领域,机器人技术正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然而,目前的机器人课程内容陈旧,无法满足当下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接着,文章分析了《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现状。提出当前的课程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程度不够,未能在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上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同时,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题组成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理解不够深刻,教育教学理念有待转变。
课程设置方面,文章也指出了现有课程设置的不足。以广东海洋大学本科生的机器人技术课程为例,它仅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任选课开设,未能充分满足培养机器人技术领域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合理化课程设置,使之更好地适应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发展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文章还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包括改革教育教学理念、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合理化课程设置、改进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创新课程考核方式。
在改革教育教学理念方面,需要强调实践和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方面,需要更新课程内容,包括引入最新的机器人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合理化课程设置方面,建议将机器人技术课程设置为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甚至可以考虑跨学科选修,从而扩大其影响力;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方面,需要采取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创新课程考核方式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团队合作完成的项目或创新设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只是依赖传统的笔试。
刘海涛在其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旨在通过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机器人技术人才。这不仅对于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满足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推动国家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这类研究将持续为相关领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