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膀胱癌的先进手术方式,与传统手术相比,它能够在手术精度、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加快患者康复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然而,该手术后肠梗阻的发生仍然是一大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了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
分析了102名接受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被分为肠梗阻组和非肠梗阻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多个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既往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既往腹部手术史、术前化疗史、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盆腔引流量和术后TNM分期、平均每日活动量、首次下床时间以及盆腔引流管保留时间等。研究结果发现,肠梗阻组的术后24小时盆腔引流量和术后平均每日活动量显著少于非肠梗阻组,而盆腔引流管保留时间则更长,这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指出术后24小时盆腔引流量减少和术后平均每日活动量减少是导致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引流不畅、盆腔引流管长时间保留、活动量减少等因素易引起肠梗阻。因此,研究建议术后应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保持盆腔引流管的通畅,并制订个性化的活动方案,以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关键词包括肠梗阻、机器人、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盆腔引流量、活动量、危险因素。这些关键词概括了文章的研究主题和内容。中图分类号为R470.9和R694,分别对应护理学和泌尿科学。文献标志码为A,表示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文章编号为1072-2353,DOI为10.7019/jcmp.***,这些是文章在文献数据库中的识别代码,方便读者查找和引用。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虽然能有效治疗膀胱癌,但也存在术后肠梗阻的风险。通过科学分析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可以有效减少肠梗阻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这对于提高手术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相关医护人员应具备对机器人手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能力,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风险,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