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是一种小型、分散、与配电网连接的发电方式,它主要靠近负荷侧,一般容量较小,通常在50MW以下,运行在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分布式电源通常采用清洁或可再生能源,如天然气、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小型风力或水力发电等,并且可能采用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或者冷热电联产(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CCHP)等方式。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内用电量持续快速增长,缺电情况越来越严重。分布式发电(DG)应运而生,它的特点包括投资小、建设时间短、供电可靠性高、发电方式灵活,已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
然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配电网继电保护与自动重合闸产生了较大影响。例如,在某用户自建电厂的引入对区域配电网的继电保护与自动重合闸造成了影响。原有的继电保护配置在DG接入电网后,会出现线路误跳闸及自动重合闸难以成功的情况。这是因为DG的接入改变了电网原有的潮流分布、短路电流水平以及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等,对继电保护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挑战。
针对DG接入后引起的继电保护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1. 完善继电保护的配置:对原有继电保护进行升级或重新配置,以适应DG接入后的电网运行情况。增加方向元件,提高保护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故障类型和位置。
2. 优化保护定值的整定:根据DG接入后的电网结构和潮流变化,重新计算并调整保护定值,以确保在各种运行方式下的保护动作正确。
3. 提高自动化水平:通过安装智能型保护设备,实现快速故障定位和隔离,同时提高重合闸成功率,减少电网停电时间。
4. 引入微电网技术:通过构建微电网系统,提高DG在电网中的适应性,使DG可以更加灵活地参与电网运行和管理,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
5. 加强系统仿真和培训:定期对电网运行人员进行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仿真培训,增强对DG接入电网运行变化的理解,提高处理复杂故障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妥善处理分布式电源对继电保护的影响,需要结合具体电网结构和运行条件,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因素,选取最适合的解决方案。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分布式电源将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相关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