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海洋,正面临着数据量几何级数增长所带来的挑战。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即便数据量庞大,但从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却有限,这种“数据丰富,信息贫乏”的局面要求我们采用更高效的技术手段。数据挖掘技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其主要任务是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即所谓的知识发现。图书馆作为数据挖掘应用的重要场所,其目的在于深化对信息的开发,探究图书馆藏书与读者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优化馆藏结构,并提供个性化与主动式的信息服务。
数据挖掘是一种交叉学科,融合了数据库技术、统计学、模式识别、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信息检索等领域的知识。数据挖掘的过程一般被划分为五个步骤: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变换与数据归纳、数据挖掘、知识表示。数据挖掘方法的多样性使其在图书馆的应用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
在图书馆的应用中,数据挖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
1. 分类:作为监督学习方法的分类,主要通过分析和挖掘读者借阅记录、基本信息和浏览记录,将样本分配到预定的类别中,以便进行行为和需求分析。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判定树归纳分类、贝叶斯分类以及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分类等。分类技术在图书馆文献类别分析以及读者群分类上具有重要应用,有助于构建读者的借阅特征模型,并提供精准的学科信息推送服务。
2.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的核心在于将具有相似特性的对象聚合在一起。在图书馆应用中,它既可用于信息服务,例如使OPAC系统智能化,又可用于读者聚类,以兴趣爱好和特征相似度为标准进行分组,为后续的读者行为分析提供基础。文本聚类技术在图书馆数字化的趋势下,用于处理和自动分析大量的文本信息,优化文档的表示、分类、标引和自动文摘等任务。
3. 关联分析:关联分析用于从大量数据中发现项集之间的有趣关联和相关关系。它基于Apriori算法,不仅为图书馆的馆藏优化服务,还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推荐,同时可发现学科发展动向和隐性关联。例如,当发现某读者借阅文献A的同时也常借阅文献B,说明两者间存在内在联系,从而在该读者再次借阅文献A时,推荐相关文献B,这样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4.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模式通过分析数据的时间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数据值。在图书馆领域,通过分析图书馆流通数据和Web访问日志,可以发现图书馆访问和借阅的周期性规律,总结出图书馆流通特征,并预测未来的流通趋势。基于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合理安排图书馆流通服务部门的工作,节省人力资源,同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数据分析和创新服务的开展中。
5. 孤立点分析:孤立点分析是数据挖掘中的另一种常用方法,它通常用于金融行业的欺诈检测,识别数据库中的异常记录。在图书馆的应用中,孤立点分析可以帮助识别特殊读者群体,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数据挖掘在图书馆的应用能够极大地丰富和优化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数据挖掘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其价值和影响也会日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