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给定的文件信息,本文的知识点主要围绕如何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籍中关于针灸治疗中风病的处方规律,并得出一系列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数据挖掘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使用统计学、机器学习、数据库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方法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或“挖掘”出有用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在本研究中,数据挖掘技术被应用于对从汉朝至清朝末期共150本针灸古籍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用穴规律。
中风,又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严重脑血管疾病,中医在治疗中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法之一,对于中风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历史。通过对古籍中中风病治疗处方的系统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医学的精髓,并为现代医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研究方法上,首先通过人工录入和校对的方式建立标准数据库和古籍库。然后采用多种数据挖掘技术,利用正则表达式和规则关系,根据标准数据库中的关键词来抽取古籍中有关中风病病症、腧穴、经络和刺灸法的句子。这一步骤会形成一个关于病症、腧穴、刺灸法和经络的数据库,并据此进行分类。
这些数据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中风病的处方,另一类是含有中风病症的腧穴主治记录。经过人工审核和规范化处理后,研究者运用统计分析和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通过设置支持度和置信度参数来实现对古籍中风病针灸处方规律的多层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中风病针灸处方记录共有536条,其中单穴处方占比34.89%。在所使用的单穴中,百会穴的使用频率最高;双穴配伍方面,曲池穴和百会穴的配伍最常用;而在三穴配伍上,曲池穴、风市穴与百会穴、肩髑穴、悬钟穴的配伍最为频繁。
研究还发现,最常用的3条经脉分别是督脉、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少阳胆经,而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的配伍也是常见的。在特定穴位中,经脉交会穴和五腧穴的使用频次最高,五腧穴中又以合穴使用最多。
综合以上分析,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针灸古籍中风病处方倾向于使用诸阳之会和阳经穴位。特定穴位,尤其是经脉交会穴和合穴,在针灸处方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些规律对于现代临床实践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研究的关键词包括:中风、古籍、处方、针灸和数据挖掘技术。这些关键词标示了文章的研究方向和核心内容。中图分类号为R245.2,表明本文归属于中医药学的范畴。文献标志码为A,表示文章的内容质量较高。DOI编号为文章提供了一个永久的数字标识,便于学术交流和文献引用。
本研究的作者来自于广州市中医医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现了跨学科合作和多机构参与的特点。总体来说,本研究展示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传统医学文献研究中的应用潜力,并为未来类似研究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