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双创”政策(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在跨境电商创业实践中的活跃度显著提升,但实践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大学生跨境电商创业实践的持续发展。
大学生创业实践参与人数偏少,主要原因是缺乏创业意识和冒险精神。虽然当前高职院校通过各种措施鼓励学生参与跨境电商创业实践,如创建名师工作室、引入校外企业专家进行指导等,但仍有大部分学生因为害怕风险和缺乏团队合作精神,选择放弃创业机会。这一点从仅有29%的学生愿意参与创业活动的低比例中可见一斑。
大学生创业实践持续性较差。即便在校期间店铺运营状况良好,学生在毕业后由于时间管理问题,很难继续保持店铺的运营和更新,导致交易活动停滞。这种缺乏持续性的创业实践导致了创业结果的不稳定和不可持续性。
第三,大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多数课程仍由校内专职教师承担,但这些教师往往缺乏实际的跨境电商创业经验,对平台操作和规则理解不深,不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操指导。此外,学生们在营销策划、选品和运营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许多学生在实践中遇到困难,无法有效吸引流量和提升销售额。
具体到实践中的困难,本文提到了创业资金缺乏、运营模式单一、物流模式单一、促销力度不足以及合作精神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创业活动的起步和发展,也成为了制约大学生跨境电商创业实践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创业资金方面,大部分学生的创业启动资金不足,主要来源于家庭支持,而缺乏其他融资渠道。由于资金有限,学生们难以选择优质货源和更好的跨境平台进行经营,往往只能选择门槛较低、竞争激烈的平台,进而面临利润空间有限的问题。
在运营模式方面,学生们倾向于选择自己组建团队,搭建跨境电商网店,但由于缺乏货源渠道、海外仓储、品牌授权和物流合作商的支持,他们的经营通常处于较低水平。同时,由于校企合作资源有限,学生们很难获得有效的市场和供应链资源支持。
在物流模式方面,学生们往往选择成本较低的物流方式,如邮政物流和专线物流,而这些物流方式可能会影响物流速度和客户体验,进一步限制了经营的发展和扩大。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若干措施建议: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进行课程结构调整、创设校企合作名师工作室以及构建专项创业基金。这些措施旨在为大学生提供更充分的实践资源、更丰富的创业指导和更多样的创业平台,以期提高大学生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创业成功率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跨境电商创业实践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需要来自教育机构、企业以及政策层面的多方支持和努力。只有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解决当前大学生在跨境电商创业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促进他们在电商行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