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审计工作的转型,特别是在数据处理能力方面,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审计工作转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审计环境的变化: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审计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大数据时代的审计人员,已经无法再依靠传统手工方式完成审计工作,必须借助计算机处理、云计算、数据挖掘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2. 大数据的特征:大数据的显著特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数据量大、数据种类繁多、价值密度低以及处理速度快。这些特点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快速、准确地提取和分析数据,成为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3. 审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在大数据时代,审计信息化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还要掌握大数据处理的技术能力。目前,中国审计人员在计算机使用和大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普遍欠缺,这成为阻碍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和大数据处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4. 培养大数据审计专业人才:为了适应大数据审计的需求,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开设智能会计、大数据会计等课程或方向,培养既懂会计审计又掌握大数据技术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5. 审计模式的变革:审计模式将从传统的抽样审计向全量审计回归。大数据技术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搜集和分析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数据,提高审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降低审计风险。
6. 审计机构的角色转变:审计机构需要强化信息化业务培训,提升审计人员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并将大数据审计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中,激励审计人员掌握新技能。
7. 审计工作的转型方向:在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应更新审计价值理念,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据分析上,基于数据分析作出专业判断,从而真正体现审计的价值。审计人员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实现从简单查账到综合数据分析的转变。
通过上述转型,审计工作能够在大数据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提升了审计效率和效果,而且使审计工作更加科学、客观,有效降低了审计风险。同时,这也有利于审计人员适应未来审计工作的需要,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监督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