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也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粤港澳大湾区的财务行业也迎来变革。人工智能的引入导致基础性财务工作被机器人取代,财务人员面临着转型和重新规划职业生涯的挑战。
人工智能与财务的融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财务信息收集和归类上具有优势,能够快速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二是,运用具有专业知识和高理解能力的专家系统,对问题进行拆分和解决;三是,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和风险评估机制。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财务作业成本更低,处理速度更快,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给财务人员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一方面,基础性岗位向管理会计岗位的转型成为趋势,企业对复合型财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复合型财务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财务能力,还需要具备更多的非财务能力,比如资本运作、财务管理、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而另一方面,财务人员的交流较少,工作过于单一,知识储备和经验不足,导致企业缺少复合型财务人才。
随着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和智能财务的发展,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和操作难度得到缓解,但同时也存在着对新系统学习和了解的不足,缺乏应对新业务模式的适应性。为此,高校开始改变传统的财务专业授课方式,增加会计电算化等模拟实训课程,加强对财务人才的培养。财务专业的在校毕业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因此,企业传统财务人员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的涌入,财务人员应树立紧跟时代步伐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财务专业能力和计算机互联网技能。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粤港澳大湾区财务人员可以采取以下建议来发展自我:
1. 适应财务会计工作的变迁,提升专业服务水平。财务人员需要适应会计合作模式、会计准则和会计工作的差异,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数据分析和预测上,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语言沟通能力,熟悉全球经济和商业环境,并拥有职业判断与决策能力,成为复合型财务人才。
2. 把握政策优势,提升职业技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扩大了内地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扩展了"一试三证"范围。财务人员应抓住这一机遇,通过专业资格认证考试提升个人技能,以满足粤港澳三地用人单位的要求。
3. 树立行业紧迫感,加强自我提升。在科技和市场环境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财务人员应及时进行自我提升,具备危机意识,认识到行业环境中的竞争和挑战。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吸引了大量来自香港、澳门和内地的财务人才,企业在招聘财务人员时更加重视其能力和经验,同时,粤港澳三地的会计政策存在差异,这些都需要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适应和调整。
粤港澳大湾区的财务人员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发展建议包括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把握政策优势以及增强行业紧迫感,从而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同时,企业和教育机构也应重视对财务人员的持续教育和培养,帮助他们适应新技术,提高综合素质,以应对未来财务领域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