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行业人才需求变化中,承担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研究以计算机专业为对象,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个性化教育培养模式,旨在构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才与技术发展不相匹配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行业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供给方面。这种不匹配现象,具体表现为高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知识,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从而影响了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需要依托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创新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个性化教育模式的提出,正是为了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主动培养,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以及自我能力的提升。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主要涵盖三个方向:智能装备、智能工厂和智能服务。智能装备如自动识别设备、人机交互系统等在工业中的应用,智能工厂涉及的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以及智能服务中的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等服务。这些应用领域的人才培养需求,要求高职院校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及方法的调整与创新。
个性化教育模式的构建,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行业及产业的发展需求,面向创新创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色,培养宽口径、高层次的专门科技人才。通过这种方式,教育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的建设中,已经采取了这样的个性化教育模式,通过智能化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强调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保证毕业生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多专业对口的就业机会。
此外,国家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政策,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发布,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市场环境的优化,促进了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机构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持续的改进和创新。
在实施个性化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应考虑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同时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如何通过类脑学习、混合智能、跨媒体学习、个性化分析、知识图谱和包容性计算等先进技术,将大数据领域的知识迁移到小数据领域,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教育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前乃至未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更加专业、更加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