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源程序的输入和扫描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源程序的输入与扫描 在编译原理中,源程序的输入与扫描是编译器处理的第一步。本实验旨在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过程,掌握如何编写一个简单的扫描器,以便读取和处理源代码。下面将详细讨论实验的相关知识点。 **一、源程序的输入** 源程序的输入通常涉及以下几种方式: 1. 键盘输入:用户通过键盘直接输入源代码,例如在命令行或IDE中。 2. 文件输入:源代码存储在文本文件中,通过读取文件来获取源代码。 3. 文本框输入:在网络应用或图形界面程序中,源代码可能通过文本框的形式输入。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一种简化的方式,即从键盘一次性输入一段代码,将其存储在字符数组`str`中。`gets()`函数用于从标准输入接收字符串,直到遇到换行符为止。 **二、输入缓冲区** 输入缓冲区是一个临时存储区域,用于存放从输入设备读取的数据。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字符数组`str`作为缓冲区,它包含了从键盘输入的源代码。缓冲区的大小(`str[1000]`)应足够大,以容纳预期的源代码行。 **三、扫描子程序的编写** 扫描程序的主要任务是从输入缓冲区中识别和提取有意义的符号(如标识符、关键字、常量等)。在实验的代码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简单的循环来遍历`str`数组,检查每个字符是否为有效的源代码字符。 关键代码如下: ```c for(j=0; j<i; j++) { if(str[j]==' ') continue; // 跳过空格 if((str[j]>='a'&&str[j]<='z')||(str[j]>='A'&&str[j]<='Z')|| (str[j]=='_')) { // 遇到字母或下划线,开始识别标识符 while(条件) // 继续读取标识符内的字符 printf("%c",str[j++]); printf("#"); // 输出标识符结束标记 } } ``` 此代码片段首先跳过了空格,然后检查字符是否为字母或下划线,以识别标识符。如果当前字符满足条件,程序会继续读取并输出标识符内的所有字符,直到遇到非标识符字符。为了表示一个标识符的结束,输出了“#”字符。 **四、实验总结与改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体会到源程序是如何被编译器逐步处理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复习了C语言中的字符串处理(如`strlen()`和`gets()`函数)以及指针的使用。然而,这仅是一个基础的扫描器,实际的编译器会更复杂,需要识别更多类型的符号,如操作符、数字、注释等,并且需要处理更复杂的语法结构。 为了进一步改进,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加对其他符号的处理**:例如,添加对数字、运算符、字符串常量的支持。 2. **错误处理**:当遇到无效字符或不符合语法规则的序列时,应当有适当的错误处理机制。 3. **词法分析**:将扫描过程升级为词法分析,生成对应的词法单元(token),便于后续的语法分析。 这个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初步理解编译器工作原理的平台,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编译器设计的基础知识。
- 粉丝: 7
- 资源: 6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