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是医疗机构防控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旨在保护患者、医护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健康安全。以下是对该制度的详细解析:
1. 工作人员着装与防护:医院工作人员需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并且不能穿着工作服进入食堂、会议室、宿舍等非诊疗区域。在接触传染病患者时,必须佩戴口罩,这是防止飞沫传播的基础防护。
2. 空气消毒:治疗室每日至少进行一次空气消毒,如有特殊情况则需随时进行。这通常通过紫外线灯或其他空气净化设备实现,以消除空气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3. 表面消毒:
- 地面和墙面:无明显污染时,使用湿拖把每日清洁1-2次。若被病菌污染,应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待作用5分钟后清理。肝炎病毒污染则需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结核杆菌污染则用过氧乙酸,烈性传染病病原污染则需使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时间均为30分钟。
- 家具消毒:桌子、椅子等无污染时每日用清洁湿抹布擦拭,污染时参照地面消毒方式处理。
- 高频接触物: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等每天用清洁水擦洗,保持清洁。被污染时按相应标准进行消毒。
- 病人用品:衣物、床单等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立即更换。床垫、枕头等在病人离开后,用紫外线灯照射至少30分钟消毒,或使用臭氧消毒器。
4. 手套使用:对特殊传染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时,应戴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更换一次,操作结束后正确脱手套并流水洗手,以避免交叉感染。
5. 传播途径消毒:血液传播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然后根据耐热性选择高压灭菌或再次浸泡消毒,确保器械的安全使用。
6. 消毒液管理:碘酊、碘伏和酒精需标明浓度,酒精每天更换,碘伏和碘酒使用期限不超过三天。消毒瓶应盖紧,每周至少消毒两次。
7. 法规遵循: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执行,如发现霍乱等甲、乙类传染病,需及时上报并进行隔离治疗。
8. 患者出院标准:患者症状消失且连续两次大便培养阴性后可出院。无条件做培养的,自发病日起隔离治疗不少于七天。携带病菌的患者需隔离治疗五天,连续两次大便培养阴性后解除隔离。
9. 密切接触者管理:密切接触者需进行五天的医学观察,期间每日进行粪便检测,连续阴性后解除观察。
以上措施的严格执行,对于防止传染病扩散、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