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其核心在于虚拟空间与现实物理空间的结合。随着物联网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广泛应用,工业控制系统也开始走向网络化,进而出现了许多新的安全挑战。物联网的安全防护技术应用与监督需要标准化的指导,但标准化并非万能,针对具体的安全保护技术,应当鼓励个性化的安全措施。 物联网安全标准的必要性体现在其能够提供统一的安全要求和防护措施,以保护工业控制系统等关键基础设施免受网络攻击。尽管如此,由于工业控制系统的脆弱性,例如操作系统更新不及时、组态软件多年不变、杀毒软件不被安装等,导致了物理隔离成为这些系统的传统防护措施。然而,网络病毒等攻击手段的出现使得物理隔离不再是网络攻击的绝对屏障。此外,物联网设备的智能化、网络化发展速度快,但信息安全保护技术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缺乏相应的安全保护和检测标准,使得许多物联网终端设备面临巨大的网络安全风险。 物联网安全标准的界限在于不仅要提供标准化的保护框架,更要考虑个性化安全技术的应用。安全测评是连接标准化与个性化安全技术的关键环节。在技术实现层面,应当关注身份鉴别、数据机密性和数据完整性等方面的测评,从而提出具体的技术和方法。例如,针对家庭摄像头的安全风险,需要从设计、生产、部署等各个环节加强安全防护,防止简单密码、账号泄漏导致的隐私泄露问题。通过专业工具和平台,例如匡恩威胁态势感知平台,进行安全测试和漏洞分析,可以有效发现和防范安全漏洞。 物联网安全标准的界限还体现在对已有技术标准的依赖上。例如,TCP/IP通信协议虽然为计算机数据通信领域制定了标准,但缺乏对数据保密性和完整性的检测,导致攻击者可能利用这一点发起攻击。物联网系统的安全防护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些方面的漏洞,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对于物联网安全标准的制定,国家已经启动了相关工作,希望通过标准化的工作,为物联网安全提供参考和指导。同时,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的提出,物联网系统的安全防护对于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安全标准的界限并不在于限制技术发展,而是在于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健康发展和应用。 在物联网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伊朗核电站遭受网络攻击事件以及美国的DDoS攻击事件,都暴露出物联网设备安全性的严重缺陷。这些问题不仅仅局限在视频监控设备,也包括智慧医疗设备、数控机床等多种物联网终端。因此,物联网安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需要综合考虑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和潜在威胁,提供更加灵活和全面的安全解决方案,以此来应对未来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各种挑战。
- 粉丝: 2242
- 资源: 8292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