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告:碳监测篇-碳监测蓄势待发,市场空间广阔(2021)
本报告详细介绍了碳监测的重要性、市场前景和投资建议。碳监测是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支撑,监测、报告、核查机制是碳市场建设的基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于2021年2月成立碳监测工作组,牵头开展系统的碳监测调研、方案设计和试点工作。
碳监测技术成熟,有望先试点后推广。我国环境空气监测设备仍处于快速增长中,常规烟气CEMS系统已经普及,可以借助现有系统稳步推进碳监测。碳监测技术成熟,在欧美已经普遍推广应用。目前,对烟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进行连续测量的方法主要有紫外荧光法与红外吸收法等。
投资建议:碳监测蓄势待发,空间广阔。在3060目标下,碳监测市场空间较大,估算监测点和政府监测点的市场达74亿元。如果考虑企业自查和数据披露的需求,碳监测的市场空间更大;同时碳监测的实施会带动常规污染物监测设备的更新换代。相关部门正在稳步推进碳监测试点工作,预计下半年将逐步开始在电力、钢铁、煤矿、石油及垃圾处理等行业试点,相关企业将迎来业务机遇,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碳监测对象为《京都议定书》和《多哈修正案》中规定的七种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化碳、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和三氟化氮。碳监测获取的基础信息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环境中浓度和碳汇状况等三个方面的数据。
在3060目标下,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碳市场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已显现出积极效应。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鸣锣开市,标志着全球最大规模的碳市场正式启动,电力行业优先开展全国性碳交易。截至8月2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794.1万吨,成交额约3.9亿元,均价49.6元/吨。
本报告还对碳中和的概念和目标进行了介绍。“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目标实现过程包括“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阶段。“碳达峰”与“碳中和”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和法律基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倡议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京都协定书》使温室气体控制或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巴黎协定》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革命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目标。
本报告提供了碳监测的重要性、市场前景和投资建议,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