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学习“有用”的数学是教育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旨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习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通过生动有趣的场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开放学习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分物品、家庭收支管理等,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例如,通过让学生自己分发物品,感受等分的概念;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运用时间管理和预算规划,解决统筹问题和比例问题,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数学知识的传授不应仅限于课堂,应当把课堂延伸到教室之外。对于像长度单位“米”和质量单位“千克”的认识,让学生亲自测量、称重,甚至参与实际的购物活动,可以加深他们对这些单位的实际感知。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建立起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授“米、千克”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在初次接触时感到困惑,这主要是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之间的矛盾。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实物,比如去菜市场买菜,亲自感受不同物品的质量差异。这样不仅有助于巩固概念,还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估算重量、比较价格等,从而增强数学的实用性。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创新,不拘泥于教材,鼓励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这不仅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释放他们的思维潜力,也能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组织实地考察、调查报告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联系生活学习“有用”的数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知识的实践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热爱。教师应积极探索各种方法,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