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原理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数据的组织、存储、检索和管理。本章主要介绍了数据库基础知识,包括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数据描述的术语、数据抽象的级别、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系统(DBS)的概念。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阶段。在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在计算机中,没有专用的数据管理软件,数据是面向特定程序的。随着技术发展,进入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可以长期保存,有逻辑和物理结构的区别,但存在数据冗余、不一致性和联系弱的问题。数据库阶段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通过数据模型表示复杂数据结构,提供数据独立性,并具有数据恢复、并发控制、完整性及安全性等功能。
数据描述在数据处理中至关重要,分为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三个阶段。概念设计关注实体、实体集、属性和实体标识符;逻辑设计涉及字段、记录、文件和关键码;物理设计则关注数据在不同存储介质上的表示,如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等。
在描述数据联系时,我们使用元数来定义不同类型的联系,如1:1(一对一)、1:N(一对多)和M:N(多对多)联系。这些联系类型反映了实体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理解和设计数据库结构至关重要。
数据库(DB)是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负责数据库的创建、查询、更新和数据控制,支持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和面向对象型等多种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DBS)则是包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完整体系,实现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研究如何高效存储、管理和使用数据的学科。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进入了高级数据库阶段,引入了面向对象的概念建模和开放数据库互连(ODBC)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数据处理的灵活性和互操作性。
理解数据库系统原理不仅需要掌握数据管理技术的历史演变,还要熟悉数据描述的各个层面,以及如何描述和管理数据之间的联系。这为后续深入学习数据库设计、SQL语言、事务处理和数据库优化等高级主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