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技术实现对物体自动识别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记录媒体(电子标签或射频卡)进行读写,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获取数据的目的。 ### 射频识别技术基本工作原理 射频识别系统由读写器(RFID Reader)、电子标签(或应答器,Tag)以及天线组成。读写器通过天线发出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带有标签的物体进入磁场时,接收读写器发射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即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即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 数据传输协议与安全性 射频识别系统中,数据传输协议确保了信息在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准确无误传输,同时提供了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完整性是衡量数据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确保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或损坏。系统还具备防止多标签同时响应而产生的冲突的能力,即多目标识别与系统防冲突机制,这在大量物品需要同时识别的情况下尤为重要。 ### 工作频率 射频识别系统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受其工作频率的影响。主要分为四类: 1. **低频(LF)**:30~300kHz,适用于近距离识别,如门禁、动物识别等。 2. **高频(HF)**:3~30MHz,最常见的是13.56MHz,适用于图书管理、身份证件等。 3. **超高频(UHF)**:300MHz~3GHz,典型工作频率为860~960MHz,适用于物流、供应链管理等。 4. **微波(MW)**:2.45G以上,适用于高速读写、远距离识别,如高速公路收费系统。 ### 读写器及天线 读写器负责与电子标签通信,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同时还需与应用系统进行交互,执行控制命令和数据处理。天线是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通信的桥梁,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天线,以适应各种环境和距离需求。 ### 电子标签及封装 电子标签根据工作模式分为无源标签、半有源标签和有源标签,它们在成本、识别距离和使用场景上有所不同。封装形式多样,可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标签类型,如inlay(未封装的裸标签)、卡片、吊牌、粘贴标签等。 ### C/R协议 通信/响应(C/R)协议定义了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交换规则,包括指令的发送、响应的接收以及数据的处理流程。这一过程涉及标签物理存储的访问、应用响应的处理,以及数据的编码、解码和安全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和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 射频识别技术因其非接触、快速识别、抗恶劣环境等特点,在物流、零售、医疗、安全、资产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成为物联网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剩余76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0
- 资源: 15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