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博弈论"
经济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直接发生相互作用时候的均衡问题的学科。它既是一种决策理论,也是一种经济分析工具,是在具有相互对抗和反应特征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最有效的决策理论和经济分析工具。
经济博弈论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孙武在《孙子兵法》中论述的军事思想和治国策略,就蕴育了丰富和深刻的对策论思想。然而,作为一门学科的创立,则是以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出版为标志,他们奠定和形成了这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
经济博弈论是一门内容广泛且复杂的学科,不仅是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外交、国际关系、公共选择,还有犯罪学等,都涉及到博弈论。实际上,很多人把博弈论看成数学的一个分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纳什,在1951年的一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奠基性的文章就是发表在数学杂志上,而非在经济学杂志上。
经济博弈论领域取得的诺贝尔奖包括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三位博弈论专家纳什、泽尔腾什、泽尔腾和海萨尼海萨尼,1996年诺贝尔奖授予两位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研究专家莫里斯、维克瑞,2001年诺贝尔奖授予阿克洛夫、斯彭斯、斯蒂格利茨,2005年诺贝尔奖授予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罗伯特·奥曼和美国人托马斯·谢林,以表彰他们在博弈论领域作出的贡献。
经济博弈论与主流经济学相关,经济学研究对象越来越转向个体,一切从个人效用函数及约束条件开始,解约束条件下个人效用最大化问题,而导出行为及结果;经济学研究对象越来越转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特别是人与人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与一致,竞争与合作的研究;开始注意到理性人的个人理性行为可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经济博弈论与主流经济学相关,传统经济学研究个人行为时,总是假定在给定价格下决策,人们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价格来间接完成的,价格可以使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达到一致;在解决问题方法上,不像传统经济学主张政府干预来解决,而是认为解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办法不是否认个人理性,而是设计一种机制,在满足个人理性的前提下达到集体理性。
经济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博弈、策略、博弈的参与者、博弈的次序、博弈方的得益等。一个博弈模型必须确定的几个因素包括博弈的参与者、策略、博弈的次序、博弈方的得益等。
经济博弈论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在经济学领域,也在政治学、军事、外交、国际关系、公共选择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政治学领域,经济博弈论可以应用于选举策略、政治联盟、公共政策分析等;在军事领域,经济博弈论可以应用于战争策略、军事联盟、军事战术等。
经济博弈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决策过程,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