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知识点解析】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关系以及人类行为的学科。在这些题目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关键的社会学概念和理论:
1. **再社会化/继续社会化**:第1题提到的现象,人们在科技进步后重新学习,这反映了继续社会化的过程,即个体在生命周期中不断适应新环境、新知识的需求。
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2题中提到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马斯洛理论中的第五层次,强调个体实现自我潜能和价值的追求。
3. **角色理论**:第3题涉及的角色冲突,指的是个人在不同情境中扮演的角色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4. **社会的起源**:第4题指出“社会”一词的起源,这里没有具体答案,但通常认为“社会”一词起源于欧洲。
5. **群体的定义**:第5题指出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人数是一人以上,表明社会联系的基础是个体间的互动。
6. **家庭类型**:第6题提到的核心家庭,指的是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最小单位。
7. **实证主义方法论**:第7题中涂尔干是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社会学家,强调通过观察和数据分析来理解社会现象。
8. **“社会学”术语的提出**:第8题中,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使用“社会学”一词。
9. **家庭形态的历史发展**:第9题提到的血缘家庭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家庭形态,基于遗传关系建立。
10. **集体行为特征**:第10题提到的集体行为的基本特征,如非组织性、突发性和反常性,是社会学家分析群众行为时关注的要点。
11. **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第11题中,马克思主义社会观强调社会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社会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类社会的本质特征。
12. **社会需要分类**:第12题,社会需要按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13. **社会化生物基础**:第14题,人的社会化过程基于脑力劳动条件、生活依赖期、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等生物特性。
14. **社会群体类型**:第15题,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而社会群体可按互动特点分为初级社会群体(如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和次级社会群体(如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15. **社会互动类型**:第17题,对立性社会互动包括竞争、冲突、统治和服从。
16. **社会学基本特征**:第18题,社会学的特征包括整体性、动态性和实证研究方法的重视。
17. **时尚与集体行为**:第19题,时尚被视为一种集体行为,体现了社会流行趋势和群体心理。
18. **复式角色**:第20题,复式角色指一个个体在不同情境中扮演的多重角色。
19. **社会需要定义**:第21题,社会需要是匮乏感和满足欲望的反应。
20. **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第22题,继续社会化是非强制性的,再社会化可能带有强制性。
21. **“社会学”概念提出**:第23题,孔德首次使用“社会学”,而不是在《社会学的想象》一书中。
22. **符号互动理论**:第24题,米德提出符号互动理论,强调符号在人际互动中的作用。
23. **孔德与社会学之父**:第25题,孔德被誉为“社会学之父”。
24. **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关系**:第26题,继续社会化是对前期的肯定,而再社会化可能是对前期的否定或修正。
25. **初级群体概念**:第27题,初级群体概念由库利提出,是社会学中关于亲密关系群体的重要概念。
26. **再社会化定义**:第28题,再社会化针对特殊情况下的个体,旨在帮助他们恢复社会生活。
第29题中提到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他提出了社会地位的三个标准:财富、社会声望和政治权力,这被称为“三维理论”。
这些题目覆盖了社会学中的多个核心概念,包括社会化、需要理论、角色理论、集体行为、社会结构、家庭、社会分层和方法论等方面,展示了社会学的广泛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