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克拉克值**:克拉克值是指某一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百分比,常用于地球化学研究,是衡量元素丰度的重要参数。
2. **同化混染作用**:在岩浆冷却结晶过程中,周围岩石被部分熔融并融入岩浆,导致新形成的岩石成分与原始岩浆有所不同,这一过程称为同化混染作用。
3. **生物层序律**:地质学中,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顺序反映了地质年代的顺序,即较老的地层中通常含有较古老的生物化石,而较新的地层中则含有较年轻的生物化石。
4. **岩石圈**:地球的外部固态部分,包括地壳和上部地幔,是地球表面的硬壳,由岩石构成。
5. **磁倾角**:地球磁场线与地表面的夹角,是地磁学测量的重要参数,用于了解地球磁场的性质。
6. **角度不整合**:地层间的一种接触关系,表明了沉积物在一段非连续沉积期间经历了地壳抬升和侵蚀,然后重新下沉并接受新的沉积。
7. **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系统,位于海洋中央,是板块分裂和新地壳产生的地方,通过海底扩张推动板块运动。
8. **夷平面**:地表经过长期风化、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平坦表面,反映了一段时期的稳定地壳条件。
9. **泥石流**:一种由降雨引发的快速流动的混合物,包含大量泥沙、石块和其他固体颗粒,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10. **科马提岩**:一种非常特殊的火成岩,主要由镁铁质矿物组成,常见于太古代地层,是早期地球活动的证据。
**简述题关键概念差异**
1. **绝对年代与相对年代**:绝对年代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测年确定的精确时间,而相对年代仅通过化石、地层顺序等相对关系来确定,不涉及具体数值。
2. **断层与节理**:断层是岩石发生明显位移的破裂面,而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3. **潜水与承压水**:潜水是位于地下水面至地表的未受水压的自由水面地下水;承压水则存在于不透水层之上,受到上方岩层压力,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4. **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斑状结构是火成岩中大颗粒晶体(斑晶)嵌在细粒基质中;似斑状结构则基质与斑晶的大小相近,但没有明确的界限。
5. **活动大陆边缘与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是板块边界,伴有火山和地震活动,如岛弧和海沟;被动大陆边缘则相对平静,没有显著的构造活动,如大西洋两岸。
**问答题核心内容**
- 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却过程中,不同矿物因溶解度差异先后结晶,导致岩浆成分发生变化,形成分异的矿石。
- 沉积岩形成过程:包括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四个步骤,通过这些过程将碎屑物质转化为岩石。
- 变质作用: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变质岩。
- 断层识别与时代判定:通过观察地貌特征、地层错位、岩石破碎程度以及化石记录来确定断层的存在和形成时期。
- 影响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因素:地下水活动、岩石可溶性、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地壳稳定性等。
这些题目涵盖了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地质年代、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地貌形成、水文地质等多个方面,是地质学学习和考研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