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是针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中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而制定的专门性技术文件。该指南的修订是基于《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环办大气函〔2019〕648号)而进行的,旨在通过精细化管理手段提升应对重污染天气的效率和效果。为了解读指南的核心内容,我们将其知识点归纳如下:
一、编制背景和目标
1. 重污染天气是指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天气现象。
2. 指南的编制旨在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要求,加强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的联合防治,以及重污染天气的应急管理。
3. 近年来,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重污染天气的应对依然严峻,因此需要更精准、科学的管理手段。
二、应对原则
1. 底线思维:确保避免严重污染,减少重度污染天气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 精准减排:主要针对重污染行业主要涉气排污工序进行减排,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3. 绩效分级差异管控:对不同治理水平和排放强度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4. 措施可行有据可查:确保减排措施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保证预警期间能够落实减排措施。
三、总体要求
1. 差异化减排措施: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环保绩效水平采取不同程度的减排措施,先进企业可以减少或免除应急减排措施。
2. 绩效分级“短板原则”:企业在评级时需满足所有指标要求,一处不达标则降级。
3. 保障类企业审核程序:对保障民生、城市运转或战略性产业的企业实施严格控制,确保其达到一定绩效水平,并限制其在预警期间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绩效分级及减排措施
1. 重点行业企业根据环保绩效水平分级,分A级、B级等,不同等级企业采取不同程度的减排措施。
2. 排放总量控制:根据地方应急预案,涉气企业应按照减排比例要求进行限产或停产。
3.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企业应根据预警等级,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减排措施。
五、移动源应急管理技术指南
1. 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移动源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管理移动源排放是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的重要部分。
2. 针对移动源的应急减排措施涉及对车辆行驶区域和时间的限制、排放标准的提升等方面。
六、绩效分级实施细则
1. 细化各行业企业绩效分级的指标体系,明确达标和未达标的具体情形。
2. 规范绩效分级的操作流程,保障分级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这份技术指南通过精细化管理手段,提出了明确的重污染天气应对原则、总体要求、绩效分级标准和实施细节,为地方政府和重点行业企业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旨在有效减少重污染天气对公众健康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