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是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17课,这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本课通过讲述一个假日里,父亲带着“我”去爬黄山的天都峰,途中遇到了一位陌生的老爷爷,两人互相鼓励,最终一起成功登顶的故事,展现了勇于挑战、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黄山,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以其奇特的松树、怪异的岩石、浩渺的云海和温暖的温泉四大景观闻名于世,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天都峰是黄山的险峻山峰之一,海拔高达1810米,对攀登者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享受。
在课文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关键词汇,例如“石级”指由石头铺设的台阶,“铁链”用于辅助攀登,“攀登”强调的是用力向上爬的过程,“颤动”表示因紧张或疲劳而颤抖,“辫子”是女性头发的编织物,以及“笑呵呵”形容愉快的心情。此外,还需要理解多音字如“假”(jià)、“似”(sì)、“发”(fà)、“相”(xiàng)、“应”(yīng)在不同语境下的读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作者选择用“爬”而不是“登”来形容攀登天都峰。这是因为“爬”字更形象地描绘出攀登天都峰的艰辛和不易,强调了攀登过程的费力和艰难。课文中,“我”在面对高耸入云的天都峰时,心中不禁产生了疑问:“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这种心理描写表现出面对困难时的犹豫和自我挑战的决心。
课文中,老爷爷和“我”的对话充满了互动和鼓励,看似质疑对方能否完成攀登,实则是彼此间的相互激励,展示了人与人之间互相支持、共同克服困难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这篇课文想要传递给学生的宝贵品质——不论年龄大小,只要有决心,都能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勇攀高峰。
通过学习《爬天都峰》,学生不仅能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他们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这篇课文还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包括识字、理解词义、品读句子等,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