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绝缘
电介质
···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气体中带点质点的产生
气体分子本身发生电离
碰撞电离
电场作用下,电子或离子加速获得动能,并于气
体分子发生碰撞将分子激励或电离
产生条件 动能>电离能
影响因素 电场强度和平均自由行程的大小
特点
碰撞电离是气体中带点质点数目增加的重要原因
气体放电中,碰撞电离主要是电子和气体分子碰
撞引起
光电离
光辐射引起的气体分子电离过程
产生条件 光子能量>气体原子的电离能
特点
在气体放电中起重要作用
光源可为外界的高能辐射线或者气体放电本身反
激励或复合释放出的光子
热电离
因气体热状态引起的电离过程
产生条件 气体质点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气体分子的电离能
特点
热电离不是一种独立的电离形式,而是包含撞击
电离和光电离,只是其电离能量来源是气体分子
本身的热能
影响因素 温度
温度上升,分子平均动能升高,撞击电离次数增
加
温度上升,热辐射出来的光子数量增加,光电离
程度加大
负离子的形成
当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可能会发生电子与中
性分子相结合而形成负离子的情况
特点
负离子的形成不会改变带点质点的数量,但却使
自由电子数减少,因此有助于提高气体的耐点强
度
金属的表面电离
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过程
产生形式
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 正离子碰撞阴极时使电子逸出金属
热电子发射
金属中的电子在高温下也能获得足够的动能而从
金属表面逸出
光电子发射
高能辐射线照射阴极时,会引起光电子发射,条
件时光子的能量应大于金属的逸出功
强场发射
阴极表面附近空间存在很强的电场时,从金属电
极中直接拉出电子
气体中带点质点的消失
中和
带点质点在电场作用下,宏观上沿电场做定向运
动,带点质点受电场力作用而流入电极
扩散 带点质点由于热运动而逸出放电空间
复合
带有异号电荷质点相遇,还原为中性质点的过程
带点质点的复合过程中会发生光辐射,正负离子
的复合概率远大于离子和电子之间的复合概率
名词解释
自由行程长度
各种粒子在空气中运动是都会不断碰撞,一个质
点在每两次碰撞之间自由通过的距离
说明
电子在自由形成内从外电场获得动能,能量除决
定于电场强度外,与其自由形成有关
气体中电子和离子的自由行程是他们和气体分子
发生碰撞的行程
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要比分子和离子的大的多
气体分子密度越大,其中质点的平均自由行程越
小
平均自由行程长度 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的倒数
迁移率
带单粒子的电场力的驱动F,沿着电场方向运动,
速度V与场强E的比值表示该带电离子单位场强F
沿电场方向的漂移速度
扩散
在热运动的过程中,粒子会从浓度较大的区域运
动到浓度较小的区域,从而使每种粒子的浓度分
布均匀化
激励
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外层电子由低能级跃迁到高
能级
电离
当原子吸收的能量够大时,电子就可以脱离原子
核的约束而成为自由电子达到电离所需的最小能
量称为电离能
气体的放电机理
主要形式
辉光放电
电晕放电
火花放电
刷状放电
电弧放电
自持放电
当场强大于某个临界值时,放电可以仅由电场的
作用而自行维持和发展,不再依赖外界电离的因
素
条件
正离子到达阴极表面时,从金属表面电离出的离
子数大于等于起始电子数
非自持放电
当场强小于某个临界值时,放电有赖于外界电离
因素的原始电离才能持续和发展,如果外界电离
因素小时,该放电也随之衰减至消失
汤逊理论
电子碰撞电离和正离子撞击阴极产生的金属表面
电离是使带点质点激增,并导致击穿的主要的因
素,击穿电压大体上是d和某个数的函数
使用条件 低电压,短间隙的较均匀电场中x*d<=0.26
实质
电子碰撞电离@过程是气体放电形成的主要原
因,阴极表面逸出电子R过程是气体放电形成自
持的必要条件
不足
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不均匀电场中,该理论无效
帕邢定律
在均压电场中,击穿电压Ub与气体的相对密度,
级间距离的积存在函数关系,只要乘积不变,击
穿电压不变
在改变两者中的任意一个时,都会是击穿电压改
变
应用
击穿电压具有极小值,采用高真空和高气压提高
气隙的击穿电压
流注理论
高电压技术往往面对的是高气压长气隙的情况,
汤逊理论不适用的情况下用流注理论解释
影响因素
受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影响,以及空间光电离
作用的影响
电晕放电
电晕
伴随着电离而存在复合和反激励,辐射出大量光
子,使在黑暗中可以看到在该电极附近空间有蓝
色的晕光,并由咝咝的声音,有臭氧的气味,具
有能量损失
特性
使极不均匀电场中的一种特有的自持放电形式
不能扩展很大,只能局限于电极附近
有明显的极性效应
起晕电压
能够引起电晕的电压
影响因素 电极的曲率半径,成正比
影响
能量损耗
电晕级振动
无线电子扰
氧化腐蚀
噪声干扰
有利
电晕可削弱输电线上雷电冲击,或操作冲击波的
幅值和陡度
可改善电场分布
利用电晕放电制造除尘器,静电涂喷装置,臭氧
发生器
消除措施
为了降低导线的表面电场强度
方法
采用分裂导线,使等值曲率半径增大
改进电极形状,增大电极的曲率半径,使表面光
滑
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
极不均匀电场气隙 起晕电压和击穿电压与电压极性有关
短气隙的击穿
正极性 降低了击穿电压
放电产生困难,但发展容易,击穿电压较低
由于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削弱了紧贴棒
极附近电场,削弱了电离,使电晕放电难以形
成,造成电晕起始电压提高
负极性 击穿电压较高
放电产生容易,但发展困难,击穿电压较高
棒附近正空间电荷产生附加电场加强了朝向棒端
的电场强度,容易形成自持放电,故其电晕起始
电压较低
极性效应
棒正板负
放点困难,发展容易,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
略高,击穿电压比负极性时低
棒负板正
放电发展困难,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使的略
低,击穿电压比负极性时高
长间隙放电
棒极电场,电子崩,流注,大密度电流,热电
离,炽热的等离子通道,近似的棒板前伸,主放
电,整个气隙被击穿
沿面放电
沿着气体和固体介质的分界面上发展的放电现象
沿面放电发生在沿着固体介质表面,且放电电压
比纯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压低得多
闪络 沿面放电发展到贯穿两级
类型
固体介质处于均匀电场中,且界面与电力线平行
极不均匀电场具有强垂直分量(套管)
在开始放电的阶段细线通道内因碰撞电离存在大
量带点质点,由于电场除具有切向分量外,还具
有较大的垂直分量,引起局部温度增高,随着电
压增加,沿着放电通道上的质点增多,介质表面
局部温度也升的更高,达到热电离的数值,放电
进入滑闪放电阶段
故滑闪放电是以介质表面通道中发生了热电离作
为特征的
极不均匀电场具有弱垂直分量(支柱绝缘子)
放电特点
沿面放电的电压降低不明显
没有明显的滑闪放电现象,无较大的电容电流流
过,不会出现热电离的过程
垂直于放电发展方向的介质的厚度对放电电压实
际上无影响
提高放电电压的措施 改进电极的形状以改善电极附近的电场
影响因素
气压:气压升高时闪络电压增大
湿度:相对湿度小于0.4时,对闪络电压影响不
大,大于0.4时随湿度增加而减小
表面粗糙度
常压气体影响不大,高压的SF6气体越粗糙闪络
电压越低
雨水
淋湿时闪络电压下降,随电阻率的减小,雨量的
增加而减少,但又饱和趋势
污秽 等值附盐密度,污层电导率
干闪电压>湿闪电压>污闪电压
防污闪措施 增加爬距,加强清扫,采用硅油,地蜡等涂料
气隙的电气强度
完成气隙击穿必备的三个条件
足够大的电场强度或足够高的电压
在气隙中产生能够引起电子崩并导致流注和主放
电的有效电子
需要有一定时间,让放电得以逐步发展并完成击
穿
名词
稳态电压
工频交流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是很慢的,在短时间
内以为没有变化,它和直流电压统称为稳态电压
静态击穿电压 在持续的电压作用下气隙的击穿电压
气隙的击穿时间
升压时间
统计时延 短间隙的放电时间主要取决点
放电发展时间 较长的间隙放电主要取决于的点
电压波形
直流电压
直流电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一半:脉动幅
值
工频交流电压
工频交流试验电压应近似为正弦波,正负两半波
相同,其峰值与有效值之比应在根号2 +-0.07
内,频率一般在45-65HZ以内
雷电冲击电压
采用非周期性双指数波来模拟电力系统中的雷电
过电压波
标准雷电截波
用来模拟雷电过电压引起气隙击穿或外绝缘闪络
后出现的截尾冲击波
操作冲击电压
伏秒特性
在同一波形下,不同幅值的冲击电压作用下,间
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和击穿时间的关系
制作
保持一定的冲击电压波形不变,逐级升高电压,
电压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
电压较低时,击穿一般发生在波尾,取该电压的
峰值与击穿时刻,得到相应的点
电压较高时,击穿一般发生在波头,去击穿时刻
电压值及该时刻,得到相应的点
将这些点连接成一条曲线,即为该气隙在该电压
波形下的伏秒特性
特性 统计分散性,是一个以上下包线为界的带状曲线
意义
在被保护设备和保护设备的绝缘配合上具有重要
的意义,是防雷设计中实现保护设备和被保护设
备的绝缘配合的依据
几率分布
接近正太分布
冲击系数
U50%和静态击穿电压U0之比
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下约等于1
极不均匀电场下冲击系数大于1
影响因素
温度 温度升高,密度下降,击穿电压升高
空气密度 成正比
压强
压强升高,密度增大,击穿电压上升
海拔升高,压强下降,击穿电压升高
标准大气条件 压力101.3KPa,温度293K,绝对湿度11g/m^3
负离子 负离子增加,击穿电压上升
校正
空气密度 成正比,可用矫正因数校正
温度
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一般不必进行校正
极不均匀电场,由于平均电场较低,湿度增加
后,水分子易吸附电子而形成质量较大的负离
子,使击穿电压增大,因而需要校正
海拔
对于安装在海拔高于1000m,但不超过4000m处的
电力设外绝缘,其试验电压应为平原地区外绝缘
的试验电压×海拔校正系数
较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电压
12
极不均匀电场
23
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方法
改善电场分布
削弱电离过程
高气压的采用
采用高耐电强度气体
10
固体的电气强度
击穿特性机理
气液固三种电介质中,固体密度最大,耐点强度
最高,固体电介质的击穿过程最复杂,且击穿后
是唯一不可恢复的绝缘
普遍规律
介质的击穿总是从电气性能最薄弱的缺陷处发展
起来的,这里的缺陷是指电场的集中,也可指介
质的不均匀性
电击穿理论
建立在固体电介质中发生碰撞电离基础上的,固
体电介质中存在少量传导电子,在电场加速下与
晶格结点上的原子碰撞,从而击穿
特点
由电场作用直接导致击穿电压升高,时间短,击
穿电压与温度无关,电场的均匀程度对击穿电压
有显著影响
热击穿理论
在电场作用下,由于电介质损耗和泄露等原因,
而使固体电介质内发的热量大于散失的热量,使
介质温度不断升高,最终造成介质本身的破坏,
转化为导电通道,为热击穿
电化学击穿理论
固体电介质在长期工作电压下,由于介质内部发
生局部放电等原因,绝缘老化,电气强度逐步下
降并引起击穿的现象
使介质劣化,损伤,电气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产生活性气体对介质的氧化和腐蚀
带点粒子撞击引起温度上升,加速介质氧化,并
导致局部放电和介质损耗增加
带电粒子撞击切断分子结构导致介质破坏
影响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
电压的作用时间
短时间,电击穿
长时间,热击穿
温度
电击穿与温度无关
热击穿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电场均匀度和介质厚度 热击穿随温度增加而下降
电压频率
热击穿影响大
电击穿几乎无关
受潮 吸水性固体随含水量增加击穿电压迅速下降
机械力
多层行影响
累积效应
介质的击穿电压随承受过的不完全击穿次数的增
加而增加
提高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
改进绝缘设计
改善电极形状及表面光滑度,尽可能使电场分布
均匀
改进制造工业 清除固体电介质中残留的杂质,气泡和水分等
改善运行条件 注意防潮,加速散热冷却
固体电介质的老化
环境老化 光氧老化,臭氧老化
电老化
电离性老化
电导性老化
电解性老化
热老化
在较高的温度下,固体电介质逐渐热老化
特征 大多数介质失去弹性,变僵硬,变脆,发生龟裂
液体的电气强度
击穿机理
纯净的液体电介质
电击穿理论,气泡击穿理论
电击穿理论
液体因强场发射等原因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被
加速,与液体分子发生碰撞电离,因碰撞电离产
生的正离子在阴极附近形成空间电荷层,又增强
阴极表面的电场,使阴极发射的电子数增多,当
外加电场增强至很高时,电流将急剧增加而使击
穿
气泡击穿理论
当外加电场较高时,液体介质内由于各种原因产
生气泡,气泡场强较大,气泡电离,气泡升温膨
胀,气泡小桥,通道击穿
工程用的液体电介质 小桥理论
液体中的杂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在电场力方向
定向,并逐渐沿电力线方向排成杂质小桥
水分及纤维等的电导大,引起泄露电流增大,发
热增多,使水分汽化,气泡扩大
液体电介质最后在气体通道中击穿
影响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
杂质 悬浮水,纤维
电压作用时间 油间隙击穿电压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电场均匀程度
油较纯净使,改善电场的均匀程度能使工频或直
流电压下的击穿电压升高
油比较脏,改变电场分布效果不明显,但能显著
提高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电压
温度 水当温度升高时,固液气
压强
油中含有气体时,其工频击穿电压随油的分布的
增大而升高,而油若经过脱气之后,压力对击穿
电压的影响减小
提高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
提高并保持油的品质
绝缘覆盖层
绝缘层
屏障(阻止小桥连通)
等效电路和向量图
11,10号历时两小时20分钟
这一部分由难度,知识点很多,尤其
注意在理解知识点的情况下完成相互
之间穿线的操作
比较
碰撞电离 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放电主要原因
光电离 汤逊理论不考虑,流注理论放电的主要原因
阴极表面电离
时汤逊理论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流注理论不考
虑
内外电场耦合 汤逊理论不考虑,流注理论考虑
相同点
都考虑了撞击电离和电子崩
都解释自然界放电现象
都不是很严格的理论推导而成,而是以实验为基
础,通过理论分析综合获得
不同点
汤逊理论阴极上的过程,后者考虑了空间电荷对
电场畸变的影响即空间光电离的作用
汤逊理论适用于低气压、短气隙的情况,均匀或
较均匀电场;流注理论适用于任何电场
联系
极化
简化等效电路
气体的放电机理包括
带点质点的产生和消失
极化,电导和损耗
放电理论
放电类型
影响因素
评论0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