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3239(2002)_HDLC_协议标准**
ISO13239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02年发布的一份关于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协议的标准文档。这份标准详细定义了HDLC协议的各个方面,包括其结构、功能和操作方式,为全球范围内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提供了统一的基础。HDLC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同步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最初由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现为ITU-T)开发,后被ISO采纳并扩展。
**HDLC协议概述**
HDLC协议是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它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二层。其设计目的是提供透明且高效的双向通信,允许数据在不同的网络设备之间可靠传输。HDLC协议支持全双工通信,这意味着数据可以在同一时刻双向传输。它采用了帧结构来封装和传输数据,每个帧包含了起始标志、地址字段、控制字段、信息字段、帧校验序列(FCS)以及结束标志。
**帧结构**
- **起始标志**: 通常是一个特定的比特序列`10101011`,用于标识帧的开始。
- **地址字段**: 包含发送器和接收器的地址,用于确定数据帧的目的地。
- **控制字段**: 描述帧的类型,如信息帧、监控帧或无编号帧。
- **信息字段**: 实际要传输的数据,可以携带用户数据或控制信息。
- **帧校验序列**: 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RC)进行错误检测,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
- **结束标志**: 与起始标志相反的比特序列`11110100`,标记帧的结束。
**HDLC协议的功能**
1. **流量控制**: HDLC协议通过序列号和确认机制来管理数据流,避免数据丢失或重叠。
2. **错误检测**: 帧校验序列(FCS)用于检测传输错误,如果FCS校验失败,接收方会请求重传。
3. **透明性**: HDLC通过使用位填充技术实现透明传输,确保任何数据都可以无误地传输。
4. **多点通信**: 支持多个设备之间的点对点和点对多点通信。
5. **操作模式**: HDLC有正常响应模式(NRM)、异步平衡模式(ABM)和无平衡模式(UCP)等操作模式。
**应用场景**
HDLC协议广泛应用于广域网(WAN)技术,如租用线路、X.25分组交换网络和ISDN等。此外,它也适用于本地局域网(LAN)中的点对点链接,例如在路由器之间的串行连接中。
**总结**
ISO13239(2002) HDLC协议标准为数据链路层的通信提供了严谨的规范,确保了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效率和可靠性。了解并掌握这些协议原理对于网络工程师和系统管理员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有助于构建和维护高效、稳定的通信网络。这份标准文档详细阐述了HDLC的各个方面,是深入学习和实施该协议的宝贵资源。
- 1
- 2
- 3
前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