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航模科技活动是针对小学生开展的科技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孩子们对航空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在这样的活动中,普及型航空模型是主要的教学工具。这些模型根据不同的动力和飞行方式分为几类,包括手掷模型滑翔机、弹射模型滑翔机和橡皮筋动力滑翔机。
1. 手掷模型滑翔机(P1S):这类模型利用手掷的方式产生初始动能,靠空气动力在不变翼面上产生升力。常见的类型有纸质、木质和纸木混合,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手掷滑翔机制作简单,但调试对低年级学生有一定挑战,且纸质机翼易受损,飞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翻滚、失速等问题。
2. 弹射模型滑翔机(P1T):使用拉伸的橡皮筋作为动力源,同样依靠空气动力升空。这类模型的制作难度适中,调试较为复杂,易因活动中的变形而损坏。飞行过程中也会面临类似手掷滑翔机的挑战。
3. 橡皮筋动力滑翔机(P1B):由橡皮筋扭力驱动,制作难度较大,调试和放飞技巧要求较高。这类模型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飞行姿态调整,以实现较好的留空时间和直线飞行距离。吹塑纸制成的机翼容易折断,需要加固以延长使用寿命。
模型飞机的基本结构包括机翼、尾翼和机身:
- 机翼:产生升力,维持飞机飞行的横侧稳定性。
- 尾翼:水平尾翼确保俯仰安定,垂直尾翼确保方向安定。升降舵和方向舵分别控制飞机的升降和转向。
- 机身:连接各部件,容纳控制装置、设备和燃料。
机翼的附属结构包括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分别用于飞机的倾斜、抬头/低头和左右转向。此外,橡皮筋动力飞机还有翼台,用于固定机翼并与机身连接。
了解航模术语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如翼展、机身全长、重心、尾心臂、翼型、前缘、后缘、翼弦和展弦比等,这些术语对于理解和改进模型飞机的性能至关重要。
在模型飞机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查校正,包括几何尺寸的确认和重心位置的测定,以确保模型的稳定性和飞行效果。手掷试飞则是检验模型是否调整得当,能否实现预期飞行表现的重要环节。
通过参与航模科技活动,小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基础的航空知识,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一项富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