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存储管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涉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分配计算机系统的内存资源。本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内存(主存)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区域,用于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而外存(辅存)如硬盘、软盘和磁带等,容量大但访问速度慢,主要用于长期存储。存储器的层次结构由快到慢依次为寄存器、高速缓存、内存、外存,这种设计是为了平衡性能和成本。
2. 存储器的层次:存储器系统按照速度、容量和成本形成了一个层次结构,高速缓存(Cache)位于最顶层,用于缓冲CPU与内存之间的速度差异,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3. 用户程序的地址空间:源程序经过编辑、编译、链接步骤生成可执行文件。在编译阶段,源程序的符号地址被转换成目标代码,即相对地址。在链接阶段,这些相对地址被确定为最终的物理地址,即绝对地址。
4. 重定位概念:程序在内存中的地址转换过程称为重定位。逻辑地址是程序中使用的地址,而物理地址是实际内存中的地址。重定位分为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静态重定位在程序装入内存时进行,所有的逻辑地址被一次性转换为物理地址,要求内存分配连续且不可移动。这种方式简化了地址转换,但限制了内存管理的灵活性。
5. 动态重定位:与静态重定位不同,动态重定位在程序执行期间进行,允许程序在内存中移动,提高了内存利用率和程序的共享能力。动态重定位通常需要硬件支持,例如地址变换机构。
6. 存储管理方法:课程还介绍了几种存储管理技术,包括分区存储管理,简单页式存储管理,请求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以及段式和段页式存储管理。其中,分区存储管理将内存划分为固定大小的区域分配给各个进程;页式存储管理通过页表进行地址映射,请求页式增加了虚拟内存的概念,使得进程可以使用比实际内存更大的地址空间;段式存储管理按逻辑模块分配内存,增强了程序的模块性和共享性;段页式结合了段式和页式的特点,既支持模块化,又解决了内存碎片问题。
7. Windows系统的存储管理:Windows操作系统采用的是混合式虚拟内存管理系统,结合了页式和段式存储管理,同时提供了虚拟内存功能,使得程序可以运行在超过物理内存大小的地址空间中。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将理解操作系统如何管理内存资源,以及如何确保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能够高效、安全地共享有限的内存空间。这不仅是操作系统设计的基础,也是解决软件开发中内存优化和系统性能提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