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
- 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例如,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汞由汞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微观粒子的性质:
- 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
- 分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 分子间存在间隙,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隙会增大。
- 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2. **分子运动的实验验证**
- 实验步骤:通过将酚酞溶液分别置于两个烧杯中,然后在其中一个烧杯中加入浓氨水并用大烧杯罩住,观察颜色变化。
- 实验现象: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C烧杯不变色,起到对比作用。
- 实验结论: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氨分子能从A烧杯扩散到B烧杯,使溶液变色。
- 浓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因此属于混合物。
3. **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 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同一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分子可由原子构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再组合成新分子。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 **原子的结构**
- 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组成,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数通常不超过8个,第一层不超过2个。
- 原子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 稀有气体(如氦)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一般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
- 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容易失去电子。
- 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容易获得电子。
5. **最外层电子数的应用**
- 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层为2)的结构稳定,否则不稳定。
- 化学性质的判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例如氢和氦除外。
- 得失电子趋势: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容易失电子,大于4的原子容易得电子。
6. **原子结构示意图**
- 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直观展示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情况,其中圆圈代表原子核,内部的数字代表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这些是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关于“物质构成的奥秘”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实验验证分子运动、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原子结构和最外层电子数对化学性质的影响。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对于学习化学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