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中的肾小球疾病是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部分,主要涉及肾脏的过滤功能障碍。这类疾病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感染、免疫介导的炎症、药物毒性等。肾小球作为肾脏的基本过滤单位,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会直接影响到身体的液体平衡和废物排泄。
肾小球的结构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毛细血管袢的基底膜。基底膜是一层选择性透过膜,允许水、电解质和小分子物质通过,而阻止大部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如白蛋白)滤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是肾小球的三种主要细胞类型,它们协同工作以维持正常的滤过功能。
- 内皮细胞位于基底膜的内侧,参与血管通透性的调节。
- 上皮细胞则位于基底膜的外侧,形成肾小囊的一部分,起到物理屏障的作用。
- 系膜细胞位于系膜区,即基底膜与毛细血管之间的空间,它们在维持肾小球形态和滤过功能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当肾小球功能异常时,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足够的压力——足够血供是肾小球滤过的前提。若血液供应不足,可能导致滤过停止,从而引发急性或慢性肾衰竭。
2. 没有渗漏——如果滤过膜受损,会出现渗漏现象。这可能导致血尿(红细胞漏出)、蛋白尿(大量蛋白质漏出),这两种症状通常是肾小球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
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
- 蛋白尿:尿液中检测到异常高水平的蛋白质,可能是由于基底膜受损导致大分子蛋白质漏出。
- 血尿:尿液颜色变深,可能伴有红细胞,提示肾小球滤过膜损伤。
- 水肿:由于蛋白质丢失,血液中的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体内液体积聚,特别是在脸部、眼睑、手脚踝部。
- 高血压:肾脏功能障碍可能导致钠水潴留,进而引发血压升高。
- 贫血:长期蛋白尿可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影响血液携氧能力,引起贫血。
- 营养不良:蛋白质丢失过多,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致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
诊断肾小球疾病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血液生化、肾功能试验)和影像学检查。治疗策略则根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免疫抑制剂、抗高血压药)、饮食调整、对症治疗以及在某些情况下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
肾小球疾病是临床医学中的复杂问题,涉及多种病理生理机制。理解其基本结构、功能及异常情况对于早期诊断和有效管理这类疾病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