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疾病是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产褥感染是产褥期妇女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产褥感染是指在分娩期间和产褥期内,女性生殖道受到病原体感染,导致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其发病率约为6%,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产褥感染和产褥病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产褥感染特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生殖道感染,而产褥病率则更广泛,包括产褥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乳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在内,定义为分娩后24小时至10日内体温两次达到或超过38℃的情况。
产褥感染的诱因多样,包括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孕期贫血、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手术操作等。常见的病原体有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需氧菌以及消化球菌等厌氧菌,它们可能通过自体(内源性)或外来(外源性)途径感染。自体感染通常来自机体其他部位的细菌或生殖道自身的细菌,而外来感染则可能源于不严格的接生消毒、频繁的检查、盆浴或性行为。
产褥感染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发热、疼痛和异常恶露。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六类: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急性盆腔腹膜炎、弥漫性腹膜炎,血栓性静脉炎,以及脓毒血症、败血症。每种类型的症状各有特点,例如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可能出现局部灼热、疼痛和脓性分泌物,而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则可能表现为恶露异常、下腹疼痛和全身症状。
治疗产褥感染的原则包括抗生素的选择、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护理措施包括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监测体温、鼓励病人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提供心理支持等。此外,预防产褥感染同样关键,这涉及改善卫生条件、正确执行无菌操作、控制产后出血以及加强营养。
产褥期疾病妇女的护理涉及识别感染风险、早期发现感染迹象、合理用药、恰当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以确保产妇能够安全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对于医护人员来说,理解和掌握产褥感染的相关知识至关重要,以降低发病率和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