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教材分析**
-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的第一课时,它建立在学生已经了解厘米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毫米,使得学生对长度单位有更全面的理解。这部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能理解毫米的概念,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学会使用毫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与毫米意义的探索过程,通过实际测量提升动手操作和推理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并理解长度单位的实践意义。
3. **教学重难点**
- **重点**:掌握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理解1厘米等于10毫米。
-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起毫米的长度概念。
4. **教法**
- **谈话引入法**:通过师生对话,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题。
- **现有知识与实际需要矛盾冲突法**:利用只有厘米刻度尺无法精确测量的矛盾,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需求。
- **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实物和多媒体工具,增强教学效果。
5. **学法**
- **操作实践法**: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和理解毫米。
- **联想类比法**:引导学生将毫米与已知的厘米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6. **教学准备**
- **电教媒体**:如投影仪、电脑等辅助教学。
- **学具**:包括无毫米刻度尺、估测记录单、硬纸板尺等。
- **实物**:教师准备米尺、硬币、电话卡等,学生自带直尺,以便于实践操作。
7. **教学程序**
-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讨论身高变化,引出测量的话题,再通过实际测量引发矛盾,引入毫米的学习。
- **实践活动**:组织小组合作,先估计后测量,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测量的必要性和毫米的重要性。
- **引入新课**: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方案,自然过渡到毫米的学习。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旨在创造一个生动、互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数学的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