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实验报告文档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关键知识点:
### 实验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班级**:数据科学 211
- **学号**:2107381120
- **学生姓名**:王孟丽
- **指导教师**:史红玉
- **实验项目**:存储器实验
- **实验日期**:2024年4月22日
###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理解CPU运算器中寄存器的作用**:
- 寄存器是CPU内部的小型存储单元,用于暂存指令、数据、地址等信息。
- 在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中,寄存器能够快速访问,提高计算效率。
2. **设计并验证寄存器组(至少四个寄存器)**:
- 寄存器组由多个寄存器组成,用于存储不同的数据。
- 设计时需要考虑寄存器之间的通信机制,确保数据能够正确传输。
3. **利用寄存器或组合逻辑电路实现移位运算功能**:
- 移位运算是指将二进制数据向左或向右移动一定位数。
- 包括左移、右移、循环左移、循环右移四种基本操作。
### 实验内容和原理
- **使用74LS373充当寄存器**:
- 74LS373是一种8位三态缓冲/锁存器,常用于构建寄存器。
- 通过控制信号可以将数据锁定在寄存器中,或者让数据通过三态缓冲器输出。
- **使用74LS299芯片实现移位**:
- 74LS299是一种双向移位寄存器,支持左移、右移以及循环移位功能。
- 通过适当的控制信号配置,可以实现所需的移位操作。
### 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
- **PC机**:作为开发和模拟环境。
- **Proteus 8 Professional**:电子电路设计软件,用于搭建实验电路并进行仿真测试。
### 实验方案设计
1. **数据输入**:
- 使用74LS245将数据输入到总线上。
- 数据在总线上流动,以便后续处理。
2. **移位操作**:
- 当需要进行移位操作时,数据进入74LS299芯片。
- 关闭74LS245,防止干扰移位过程。
3. **寄存器操作**:
- 使用74LS138解码器配合两个开关实现寄存器的选择和控制。
- 打开相应的开关,将数据写入选定的寄存器,然后再读出。
### 实验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
- **初始数据**:11001100
- 通过调整开关设置初始数据。
- 输入到寄存器后,可通过总线观察数据流。
- **左移操作**:
- 通过点击CLK始终按钮实现左移操作。
- 每次点击两次,数据左移一位。
- 示例结果:11001100 → 10011001
- **右移操作**:
- 相似地,通过控制开关和CLK按钮实现右移操作。
- 示例结果:11001100 → 01100110
- **循环移位**:
- 循环左移/右移保留了移出的数据位,将其重新插入到另一端。
- 示例结果(循环右移):11001100 → 01100111
###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本次实验成功实现了寄存器的设计和多种移位功能。
-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寄存器作用和移位操作的理解。
- 实验中涉及的逻辑门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有助于掌握硬件层面的数据处理方法。
- 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复杂的寄存器组设计和更多种类的移位操作。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不仅了解了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技术细节,还掌握了寄存器和移位操作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这对于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