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矿区复垦的考察报告》是对山西省四个国有矿区——西山、阳泉、平朔、大同的生态重建与植被恢复情况的深入探讨。报告揭示了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包括景观破坏、环境质量破坏和生物破坏,并详细阐述了各地矿区复垦的现状与问题。
报告对煤矿产生的矸石山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井下采掘堆积填压形成的矸石山和露天采掘回填形成的新造地两种。这两种类型的矿山在山西的西山、阳泉、大同和平朔四个矿区中有所不同,其中西山、阳泉、大同为井下开采,平朔则为露天开采。开采活动导致的地表土层和植被破坏、生态系统失衡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露天开采通常比地下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更大。
在矸石山治理与植被恢复方面,截至2006年底,山西省矸石山总面积达到13666亩,已治理绿化仅占10.8%,仍有大部分未治理。西山煤电集团和阳泉煤业集团的治理工作相对滞后,而平朔煤业集团在植被恢复方面投入较大,初步形成了乔灌草结合的立体植被,但种植密度大可能影响长期管护。大同煤业集团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自然条件恶劣,治理任务尤为艰巨。
报告指出,山西作为煤炭大省,煤炭生产过程中对林地和森林植被的破坏严重,1978年至2006年间,因采煤破坏的林地面积达到11.8万亩。各煤炭集团在复垦治理上的投入和成效不一,如阳泉煤业集团在绿化造林方面表现突出,但整体上,治理与恢复工作仍面临很大挑战。
针对存在的问题,报告强调了矿区复垦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历史欠账尚未还清,治理技术的缺乏、资金投入不足、治理难度大等问题仍然存在。此外,随着煤炭产量的不断增加,如阳泉煤业集团计划在2010年产量扩大到1亿吨,矿区生态重建与植被恢复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且紧迫。
这篇报告揭示了山西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当前复垦工作的难点,并呼吁加强技术研发、资金支持和长效管理机制,以实现矿区生态的可持续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