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文章分析方法:在《科学的春天》中提到的论证方法是类比法。类比法是通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推理,以证明某个观点。在这里,作者通过“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来说明科学如何将过去的幻想变为现实,以此论证科学的创新性和无限可能。
2. 鲁迅批评的文章作者:鲁迅批评的文章《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的作者是林语堂。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人物,他对当时文坛的现象和个别作家的批评,反映了他对文学和文化问题的深入见解。
3. 朱自清的文学团体:朱自清曾参与的文学团体是文学研究会,这是一个20世纪20年代初期在中国成立的文学组织,旨在推动新文学的发展。
4. 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意在强调文学创作应避免陈词滥调,追求新颖独特。
5. 散文创作的典型材料:《散文创作谈》中提到的鲁迅的比喻,说明了选择典型材料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典型材料能够生动、具体地揭示主题,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6.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的人物举例:文章中用林冲和鲁达作为例子,分析了《水浒传》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
7. 桥的运动与力学原理:《桥斩运动》引用《史记·苏秦列传》的故事,是为了说明桥在外界作用下的“变形”现象,即桥梁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这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8. 典型例证的说明文:《桥的运动》一文主要通过典型例证来解释复杂的力学原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桥的动态特性。
9. 菊花的文化象征:《菊花》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表明菊花被赋予了延年益寿的含义,同时也体现了菊花作为文人高洁品质的象征。
10. 综合运用两种说明方法的句子:选项C“有胃病的人,胃汁的酸性太弱,细菌仍得以自全,并且如'八叠球菌'和'寄腐杆菌'等,竟毫无顾忌地就在厨房里组织新家庭”,这个句子同时使用了举例子和拟人化的说明方法。
11. 梁启超对徐志摩的评价:在《追悼志摩》中,梁启超看透了徐志摩追求的是“梦想的神圣境界”。
12. 比拟手法的应用:选项C“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使用了比拟手法,将紧张的感觉比喻成自然现象。
13. 《拣麦穗》的主题:该文表现出作者对人间纯真感情的向往,尤其是童年时期与农村姑娘之间朴素的情感联系。
14. 史铁生《我与地坛》的核心思想: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反复思考人生命运的问题,通过与地坛的对话,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15. “完璧归赵”的人物刻画:这个故事主要描写的是蔺相如,通过他的智勇双全和外交手腕,成功保全了国宝和国家尊严。
16. 自学成才的典范:《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中提到的20世纪青年自学成才的典范包括竺可桢、鲁迅、苏步青和郭沫若。
17. 气节的内涵:《论气节》中提到的“气”包含敢作敢为、积极战斗和有所不为的特点,而“节”则与道德操守和行为准则相关。
18. 科学小品的文章:《我们肝子里的食客》、《菊花》和《白丝翎羽丹吵顶》属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用科普的方式讲述科学知识,寓教于乐。
19. 修辞手法:题中句子运用了排比和比喻。通过排比强调了作者对先生的敬仰,而比喻则将先生的内心比作初升的太阳,形象地表达了先生的热忱和慈祥。
以上是根据给定文件内容提取的相关知识点,涵盖了文学理论、文学史、修辞手法、科普文章等多个方面。这些知识点不仅适用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也对文学爱好者和教育工作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