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认定专业知识考试试题解析】
1.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科内容、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习进程的安排。选项A正确,其他选项均不全面。
2.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体现在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三个方面。普及性意味着所有适龄儿童都应接受教育,基础性指的是它是后续教育的基础,而强制性则指义务教育是法定的,每个孩子都必须接受。选项B正确。
3. 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活动与交往。通过活动与交往,学生可以体验、理解和内化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选项A正确。
4. 动机性遗忘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他主张遗忘是因为个体对某些记忆内容的压抑或逃避。选项A正确。
5. 小学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因此需要加强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选项C正确。
6. 表述错误的是A,智商并不完全决定学习成绩,其他因素如学习策略、动机、环境等也起着重要作用。
7.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通过发展认知结构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让学生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框架。选项A正确。
8. 班主任工作的起点是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建立班级管理和教育方案的基础。选项C正确。
9. 选择教学方法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确保教学策略与学习目标相匹配。选项A正确。
10. “素质教育运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选项D正确。
11. 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观点的苏联教育家是马卡连柯,他的教育理念强调严格与尊重并重。选项B正确。
12. 问题解决的过程通常始于发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选项C正确。
13. 学校教师指导家庭教育时,普及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心理学知识,提出一般建议,这属于一般性指导。选项A正确。
14. 道德两难故事法是由科尔伯格提出的,用于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选项D正确。
15. “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赞科夫提出的,他主张教学应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选项D正确。
16. 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发散思维,它能够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选项A正确。
17.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性事件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发表。选项B正确。
18. 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阶段是社会自我,个体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和地位。选项C正确。
19.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涉及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选项D正确。
20.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1623年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划分出来。选项A正确。
21.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它能产生新颖、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选项A正确。
22. 个体的智力发展通常在18—25岁之间达到高峰期。选项C正确。
23. 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1903年,作者是桑代克。选项A正确。
24. 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道德认识,即理解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选项A正确。
25. “学会关心”是体谅模式德育中强调的概念,鼓励学生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选项B正确。
26. 课堂常规是每名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课堂行为准则,确保课堂秩序和教学效率。选项B正确。
27.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除了工具性、知识性、技能性课程外,还有人本性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选项A(程序性课程)并非通常分类,可能是录入错误,这里没有提供正确的第四个选项。通常的分类中,第四个选项可能是“人本性课程”。
以上是对教师资格证认定专业知识考试试题的解析,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关键知识点。这些内容对于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对学生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