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图书馆信息输入工作:图书馆信息输入工作主要包括文献采集、文献分类、文献的组织和保管,而文献宣传不属于信息输入工作,它更多属于信息传播和服务环节。
2. 电子馆藏建设: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一个科学、合理、适用的电子馆藏体系,以满足读者的现实与潜在信息需求。这涉及到电子资源的选择、整合、管理和更新,以及提供便捷的访问方式。
3. 排架方法:主题排架法是根据文献内容的主题进行排列,书型排架法按照图书的外观特征如开本大小排列,分类排架法根据分类号顺序,固定排架法则按照固定的书架位置排列。例如,先按内容分专题,再按专题组织藏书,属于主题排架法。
4. 《中图法》分类体系:F 类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代表经济类,F 类下细分有多个子类,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领域。
5. 文献收集:图书采访是根据藏书建设规划,通过各种途径选择和收集文献,以建立和扩充馆藏的重要工作。
6. 政府采购方式:文献信息资源的政府采购主要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和询价等方式,其中公开招标是最常见的方式,以确保公平公正。
7. 目录类型:按使用对象划分的目录是读者目录,它旨在帮助读者快速找到所需文献。
8. 分类排架规则:在分类排架时,首先要按照分类号顺序,分类号相同则按著者号顺序排列。例如,选项B是正确的排序方式。
9. 分类号配置:分类号“Z89:F”属于类间组配,即将不同类别的符号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分类号。
10. 主题标引:对“商业企业管理”进行主题标引,正确的方式是“商业企业-管理”,遵循主题词的规范化和逻辑性。
11. 联合目录:汇总多个文献机构馆藏目录形成的目录称为联合目录,便于跨馆检索和资源共享。
12. 图书排架方式:图书馆通常按学科分类进行排架,以便于读者按照学科领域查找相关书籍。
13. 文献检索途径:主题途径反映文献内容特征,著者途径和序号途径则分别关注作者和编号信息。
14. 《中图法》分类:《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为5个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
15. 著录信息源:图书最重要的著录信息源是书名页和版权页,包含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等关键信息。
16. 计算机类图书分类:计算机类图书在《中图法》中属于TP类。
17. MARC格式:MARC是用于描述文献元数据的标准格式,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编目工作。
18. 学科关系:学科及其分支属于属种关系,即一门学科可以包含多个下属的分支学科。
19. 类目关系:处于同一划分层次的不同类目之间具有并列关系,表示它们在同一层次上,没有从属关系。
20. 内容相关但不从属关系:这种关系指的是相关关系,即类目间的内容相关,但不是从属或交替关系。
21. 从属关系:表达相同主题概念的正式使用类目与非正式使用类目之间是相关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
22. 专类复分表:在《中图法》的组配技术中,专类复分表只对主表类目起复分作用,不能单独使用。
23. 整体标引:整体标引是对文献整体内容提炼主题,概括揭示文献基本主题或整体主题的标引方式。
24. 重点标引:在整体标引基础上,对文献中的某些重要内容进行析出并单独标引,称为重点标引。
25. 专指性标引:《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标引属于专指性标引,直接对应了书的主题。
26. 组配标引:《高山草本植物分类图谱》的标引采用了组配标引,结合了多个相关主题词。
27. 编目工作协作模式:编目工作可以采用多种协作模式,如集中编目、分散编目、联合编目等,这些模式可以提高效率,减少重复工作,并促进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