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是一份关于财务会计的习题集,涵盖了多项选择题和单选题,主要测试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包括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核心概念。
1. 重要性原则:在第一道选择题中提到了重要性原则,企业在面对重要的前期差错时,会选择追溯重述法更正。这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呈现应当关注重要性,对于可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错误,必须进行调整。
2. 可比性原则:第二道选择题中提到,保持会计信息前后各期的可比性,例如存货计价方法的稳定性。这意味着企业会计政策的选取和应用应该使得不同时期的数据能够进行有效比较,以便于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 会计基本假设:第三题涉及到会计的四个基本假设,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选项中指出货币计量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提供了手段,这是正确的,因为它确立了会计核算的基础。
4. 会计分期假设:第四题提到会计分期假设,这是区分当期和以前、以后期间差异的基础,同时也是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存在的原因。
5.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第五题中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自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处理,遵循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即使法律上并非拥有,但从经济实质看,企业拥有其使用权益,因此应按自有资产处理。
6. 收入与利得的区别:第六题中,收入源自日常活动,而利得可能来源于非日常活动,且收入会直接影响利润,而利得不一定。
7. 历史成本计量基础:第七题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价,这并不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因为历史成本是指资产初始取得时的成本,而非后续市场价值。
8. 现值计量属性:第八题中,资产按照预计未来净现金流的折现值计量,这反映了现值计量属性,它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
9. 可比性要求:第九题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这是指不同企业间会计信息的比较能力,以确保决策者能够公平评估企业表现。
10. 实质重于形式实例:第十题中,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比照自有资产核算,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因为企业实质上拥有这些资产的使用权。
11. 会计主体的界定:第十一题中,会计主体不必一定是独立法人,它可以是任何能够单独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实体,无论是否盈利,是否具有独立资金。
12. 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第十二题中,经营亏损时将利息支出资本化是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的,因为它试图粉饰财务状况,而其他选项如计提坏账准备、保修费用等都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
多选题部分主要涉及资产的确认、会计处理方法以及收入的确认等,如经营租入与租出的设备、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无形资产的减值、收入的类别等,这些都是会计实践中常见的问题,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多个方面,如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等。
这些习题集旨在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提升会计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