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如何影响组织内部行为的学科,旨在提高组织的有效性。该学科起源于工业心理学,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霍桑实验,涉及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涵盖了三个层面:个体水平,主要关注个体特征、知觉、价值观、能力等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群体水平,涉及沟通、领导、权力、群体间关系等;组织水平,探讨正式组织的设计、工作过程、组织文化等对行为的影响。
在组织变革方面,组织行为学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变革,包括理想的组织模式、干预理论以及领导行为的研究。此外,它还关注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如胜任特征评价、个体适应性研究。同时,组织行为学不仅追求生产率,也重视工作生活质量,如工作满意度、员工安全与健康、组织文化等。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有密切联系,它们在研究目的、对象和内容上都有相似之处,都致力于理解和引导组织中的人际行为。然而,组织行为学更宽泛,涵盖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而管理心理学则更多地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两者分别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形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分化和深化。
在人际知觉和个人决策部分,知觉是个体解释感觉印象以理解环境的过程,具有相对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四个特征。知觉受到知觉者(如个人的信念、期望)、知觉对象(如形状、位置)和情境(如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人际知觉中的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和投射效应等概念,描述了人们如何形成并处理对他人的印象和判断。
在个人决策中,经典理论假设决策者是理性的,但实际中人们往往是有限理性的,受到认知偏见、情感和经验的影响。这部分研究还涉及到比较、独立性和过去的经历如何影响决策过程。
《组织行为学》作业集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涵盖了从基本概念到复杂理论的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组织中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动态及其对组织效能的影响。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现代组织面临的挑战,如领导力发展、团队协作、员工激励和组织变革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