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第二 , 要营造活跃的创新校园文化氛围。体现创新 教育 要求的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
是一项重大的创新实践活动 , 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有平等、 信任、 宽容、 进取的氛围 , 这些都
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课外活动安排、 物质和精神的校园环境、 学生社会实
践中 , 并透过这些方面对学生的创新人格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意识的或潜移默化的持
久影响。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 , 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
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 , 要组织大学生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 , 以社团和学生宿舍、
班级为重点 , 加大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 , 在引导学生开阔视野、 培养兴趣、 实际动手能力等方
面重点开拓和深入。 另一方面 , 大学生本身也要主动参与创新活动中 , 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
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 , 如图书馆、实验室等 , 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
佳环境 ; 同时 , 还应鼓励大学生主动走出校门 , 参加社会调研 , 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 在社会实
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 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 , 形成最后的成果。
第三 , 对传统培养措施的改进与优化。 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上 , 学者们提出
了很多有效的措施。 高等教育质量是学校中教师、 学生和管理者三主体之间共同努力、 相互
促进的成果。大学应当为增进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创造条件。在大学里 , 每一个人都能充分表
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 使自身兴趣获得优先培养 , 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 人性得以彻底解放。大
学应当充满着人和人的友爱、平等、团结和协作 , 大学生应当富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品质、崇
高的人类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 , 能够相互帮助和学习、共同提高和进步。要营造有利于创
新能力培养的环境 , 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以及良好的氛围 , 培育和提高师资力量 , 打破教
师终身制 , 实行岗位聘任制 , 引进市场机制来约束、激励教师队伍。
第四 , 不断探索新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
下, 为实现特定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 , 而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的组织形式以及评价与
激励机制的运行机制。通过大量考察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 , 根据培养平台的
不同 , 可以将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划分为四种模式 : 教学实践结合型培
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型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项目型培养模式、“分层递进式 " 培养模式。每
一种培养模式 , 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及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必须吸取的教训 , 各高校可
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组合几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第五 ,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
首先 ,在教育 评价上 ,教师要改变以往把 考试 成绩 ,通常是一次考试的成绩 ,作为评价学生唯一
的标准 ,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 ,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