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区域的基本含义:在地理学中,区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具有某种特定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的地域单元。区域划分的标准多样,可以是自然要素(如地形、气候)、人文要素(如经济、文化)或者综合因素。
2. 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通常经历原始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和后工业社会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经济活动类型和主导产业,并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变化。
3. 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地理位置优越可以带来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优势,如福建省因其沿海位置,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4. 资源与经济增长:资源丰富并不一定代表经济增长快,例如辽宁省资源丰富但GDP增速慢,主要是因为传统产业增长速度放缓。
5. 区域环境问题:不同区域面临不同的环境挑战,如①区(鄂尔多斯高原)土地沙化,②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③区(华北平原)春旱和中低产田问题,⑤区(长江中下游及江南丘陵)红壤贫瘠和水土流失,⑥区(武夷山地区)洪涝问题。
6. 河流水文特征:不同区域的河流受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表现出不同的水文特征,如①②③区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高,有结冰期;而④⑤⑥区河流水量稳定,含沙量低,无结冰期。
7. 产业结构与区位优势:塔里木盆地的农业生产主要优势在于光照充足,适合棉花种植;黄淮海平原和黑龙江垦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差异反映了两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和潜力。
8. 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黑龙江垦区的耕地后备资源丰富,而黄淮海平原的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可能面临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贵州省某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可能由于土层薄和人口密度大导致经济损失加剧。
9.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如降水、森林覆盖率、地表径流等对人类活动有显著影响,如材料二所示,森林覆盖率下降和人口增加导致贵州省水土流失加重,粮食产量虽有所提高,但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损失加大。
10. 农业生产条件:光照、土壤肥力、水源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如塔里木盆地的棉花种植得益于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总结:本资料主要讨论了地理区域的定义、发展阶段、环境问题、水资源、产业结构以及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分析区域差异、制定区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