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解析】
1. 物理学中的密度与体积关系:题目中提到的单选题1,涉及到物体的密度计算。根据公式ρ=m/V(密度=质量/体积),当两个物体体积相等时,密度之比等于质量之比。若天平平衡,说明甲、乙的质量相等,因此密度之比为1:1。
2. 天平的使用规则:题目中提到的单选题2,涉及到天平的使用。天平在称量前需要估算物体质量以避免超过量程,要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平,而称量时移动游码相当于增加重量,而非调节平衡螺母,天平平衡的判断不一定要等待指针完全静止。
3. 微小质量的测量:单选题3中,正确的方法是测量多枚邮票的总质量,然后除以邮票的数量,因为单个邮票的质量太小,直接测量误差较大。
4. 光学现象:选择题4涉及到光的反射和折射。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可以检查木板是否平整;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造成;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发生色散。
5. 光的折射和反射:选择题5中,正确的陈述是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近,其成像大小始终不变。其他选项错误,因为折射角并不总是小于入射角,凸透镜可以成放大或缩小的像,凹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6. 图像表示物体运动:选择题6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直线且斜率为常数,即②和④。
7. 固体的熔点:选择题7中,萘的熔点是80℃,在这个温度下,萘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取决于热量的输入或输出。
8. 近视与远视眼镜:选择题8中,甲模型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近视眼,乙模型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丙模型也是凸透镜,通常用于老花眼。
9. 光路图:选择题9中,正确的是B,光线从空气进入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光线向法线偏折。
10. 凸透镜成像规律:多选题1中,A、B、C和D都是正确的,它们分别描述了焦点、二倍焦距位置、实像与虚像的关系以及虚像与焦点的关系。
11. 温度与物态变化:多选题2中,A和C是正确的。冰加热时温度不一定升高(冰到0℃后融化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水在0℃时不一定结冰(需要达到冰点并继续放出热量);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可能导致容器爆裂;冰棒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2. 空调与物态变化:多选题3中,A和C正确。冬天,玻璃模糊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夏天,玻璃模糊是由于车内湿度高,玻璃冷却后水蒸气液化,且这个过程要放热。
13. “猫眼”的光学原理:多选题4中,"猫眼"使用的是凹透镜,可以在室内形成缩小的正立像,而外面的人看不清室内,因此选C。
14. 体积与质量相等的球:多选题5中,如果铁球是实心的,铜球和铅球至少有一个是空心的,因为铁的密度最小;如果铜球空心,铁球可能空心,铅球必须空心;如果铅球空心,铁球可能实心,铜球必须空心;实际上,三个球都不可能是实心的,因为密度差异。
15. 密度与质量的关系:多选题6中,没有足够的信息确定甲、乙、丙的密度关系,所以无法确定哪个物质的密度最大或最小,也无法直接推断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16. 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多选题7中,胶片应倒立放置,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在10cm至20cm之间,且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漫反射的五环像。若用红色布蒙住墙面,只能看到红色和黑色的部分。
17. 投影仪的螺纹透镜组:多选题8中,螺纹透镜组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汇聚透镜,有助于将光线集中。
以上是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中涉及的物理知识点的详细解析,涵盖了密度、天平使用、微小质量测量、光学现象、光的反射和折射、物体运动规律、熔点与物态变化、眼镜矫正、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温度与物态变化、空调与物态变化、光学器件的使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