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变化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如题目中提到的“蜡炬成灰”,涉及蜡烛燃烧的过程,这是一个典型的化学变化,因为蜡烛燃烧产生了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再是原来的物质。
2. 空气成分与环境保护: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约78%,氧气占约21%,而不是题目中A选项所说的氧气最多。空气中的臭氧(O3)不属于稀有气体,且不是分布在10-50km高空的唯一成分。二氧化碳(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而SO2是造成酸雨的气体,它在空气中的比例远低于0.03%。
3. 实验操作规范: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础,题目中未具体说明错误的操作,但通常涉及的错误可能包括不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不注意安全等。
4. 氮气的性质与应用:氮气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常用于保护文物,防止氧化和微生物生长。高浓度的氮气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正如题目中所述的杀虫灭菌消毒机的工作原理。
5. 蜡烛燃烧实验:蜡烛燃烧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能说明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如题中D选项所示,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不溶性的碳酸钙。
6. 分子性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快,气体体积会膨胀。B选项正确说明了分子的运动,而C选项错误地认为温度升高导致分子体积增大,实际上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7. 鉴别饱和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特定溶质的溶液。对于硝酸钾,可以通过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来判断是否饱和,如果晶体不再溶解,说明是饱和溶液。其他如加水、降低温度或蒸发少量水也可以鉴别,但加水一般不会改变溶液的状态。
8. 类推法的应用:A选项正确,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B选项错误,NaOH溶于水时会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C选项错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解;D选项错误,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9. 原子的特性: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可以构成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是电子的排列发生变化。B选项正确描述了原子的化学反应性质。
10. 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如冰水混合物(都是水分子)、液氮。而空气和石灰水是混合物,包含多种物质。
11. 物质燃烧现象:A选项错误,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非白雾;B和C选项正确描述了铁丝和镁条燃烧的现象;D选项正确描述了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12. 水的性质与利用:水是重要的溶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但水中并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通过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步骤净化后的水可以供人饮用。
13. 实验设计与对比实验: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研究催化剂作用、区分硬水和软水都体现了对比实验的思想,而配制溶液不涉及对比实验。
14. 宏观与微观的联系:B选项正确,稀有气体稳定是因为其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A选项错误,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在于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C选项错误,NaOH溶于水是放热过程;D选项错误,水分子中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而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5. 火灾逃生策略:沿墙匍匐身子迅速爬向门外是正确的做法,以避免吸入有毒烟雾。其他选项可能会增加风险。
16. 化学反应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元素种类和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这是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以上是对期中化学测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的详细解析,涵盖了化学反应、气体性质、分子理论、物质分类、实验操作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