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试题.doc
2.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资源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上传者)
【中医学基础试题解析】 1.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中,手少阳三焦经应流注至手厥阴心包经。这反映了中医经络学说中脏腑经络间的气血流通规律。 2. 阴阳理论不能用来归结综合邪与正,因为阴阳主要用来描述自然界对立统一的两种基本属性,而邪与正是中医辨证论治中的概念,涉及病理状态和正气与邪气的对抗。 3. 按五行生克关系,水生木,木克土,火克金,金生水。因此,水为火之所不胜(火克水)的说法是错误的。 4. 《素问·五脏别论》中提到的“满而不克不迭实”指的是五脏的生理特性,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与六腑的传化功能相对。 5.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但不主升清,这是脾胃的职责。 6. 脾统血,即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正常运行的作用,防止出血。 7. 性情(又称脾气)对机体各脏腑结构起着推动和煦的作用,是人体生长发育、机能活动的动力来源。 8. 奇恒之腑包括骨、髓、脑、女子胞、胆,而不包括筋,筋属于六腑之一。 9. 干咳少痰,或痰液黏稠难咯,多因感受燥邪所致,燥邪伤肺,导致肺津亏损。 10. “用寒远寒”治法指的是在寒冷季节或体质虚寒时慎用寒凉药物,以免损伤阳气。 11. 能发行为天癸的物质是肾精,与肾气密切相关,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基础。 12. 五行中土的特性是长养、化育,象征生长和滋养万物。 13. 膀胱的气化功能依赖于肾的气化,因此膀胱能够贮存和排泄小便。 14. 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气逆,常见于咳嗽、呕吐等症状。 15.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面部,与五官功能密切相关。 16. 湿邪致病缠绵难愈,是因为湿性粘滞,不易祛除。 17. 在痰、饮、水、湿中,最清稀的是水,它们由轻到重,依次是水、饮、痰、湿。 18. 脾主运化,对津液有间接的固摄作用,肺主行水,直接调节体内水液代谢。 19. 孙络是络脉中细小的分支,广泛分布于全身。 20. 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致病时容易出现疲乏、口渴等症状。 21. 能调理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任脉,它与督脉合称“任督二脉”。 22. 心悸不安,精神松懈,多由心神不宁,心气不足引起,可能与过度忧思有关。 23. 形成阴疽流注的病因多为痰湿瘀血互结,常见于肢体关节部位。 24. 脾病面色黄,若见弦脉,则为逆,因为脾主运化,脉象弦主肝郁脾虚。 25. 肺的心思特性是喜润恶燥,易受燥邪所伤,出现咳嗽、喉痛等症状。 26. 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八寸以下的经脉是足太阴脾经,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 27. 十二经中没有络的经脉是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28. 导致人体生命死亡的全然病机是阴阳离决,即生命活动的基本平衡关系丧失。 29. 对虚实复杂证使用先攻后补治则的根据是标症紧急先治其标,即先解决主要症状,再调理根本。 30. 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31. 肾的纳气功能对肺司呼吸有调理作用,帮助维持呼吸的深沉和稳定。 32. 胞中是冲脉和任脉的起源之地,对女性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 33. 六淫中的阴邪包括寒、湿、燥,它们性质属阴,易于导致寒凝、湿阻、燥伤等症状。 34. 五志分别对应五脏,其中属心所主的情志是喜,心在志为喜。 35. 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调理精神情志、保持气血运行、协助水液代谢以及调理女性月经等方面。 36. 扶正与祛邪兼用的原则是攻补兼施,既要祛除病邪,又要顾护正气。 37. 五行相生的治疗方法包括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金水相生法等,以增强脏腑之间的相互滋生。 38.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脉、骨,不包括筋,筋属于六腑。 39. "气为血之帅"指的是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气对血液的生成、运行和固摄起着重要作用。 40. 病理性火包括五气化火、五志化火,指因情绪、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体内阳气过盛,形成病理状态。 这部分试题涵盖了中医学基础的多个方面,如脏腑功能、经络学说、阴阳五行理论、病因病机、情志与脏腑的关系以及治疗原则等,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医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粉丝: 38
- 资源: 27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