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解析】
1. **长江沿岸地带的地理特点**:长江沿岸地带是指从上海到川西攀枝花的狭长区域,东西长约3000千米,它与沿海地区形成"T"字形经济布局,是全国经济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区域之一。这一地带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适宜的温度和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2. **"鱼米之乡"和"天府之国"的含义**:"鱼米之乡"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长江三角洲、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这些地方粮食产量丰富,水产养殖业发达。"天府之国"则指的是四川盆地,因其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3. **长江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长江是中国的重要水道,连接了长江沿岸地带与沿海地区,为区域间物资运输提供了便利,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长江主流和支流的分布也便于内部物资调配和产品输出。
4. **上海在长江沿岸地带的经济地位**:上海作为长江沿岸地带的龙头城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良好的工业基础和高度发达的服务业。上海的经济影响力辐射整个长江沿岸地带,带动了区域内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5. **长江沿岸地带的资源分布与工业发展**:长江上游地区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和能源,适合发展能源密集型和原材料密集型产业;中游地区则在资源和劳动力价格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适合发展综合性工业;下游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人才和技术优势,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汇农业为主。
6. **上海的经济挑战与机遇**:虽然上海经济发展迅速,但面临矿产和能源不足、地价高等挑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上海通过发展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和信息技术,以及建设国家级开发区(如浦东新区),持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7.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读图、填图、阅读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江沿岸地带的地理特点、经济格局以及上海的重要角色,提高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
8. **教学目标与重点**:教学目标包括了解长江沿岸地带的美誉及其成因,理解长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识别主要城市及其经济特征,特别是上海在国家和长江沿岸地带中的地位。教学重点是长江沿岸地带的地理特色、城市经济特征以及长江在经济展开中的作用。
9.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介绍长江沿岸地带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鱼米之乡"、"天府之国"的含义;第二课时则聚焦于上海的经济发展,分析上海的优势与挑战,以及长江沿岸地带的内部差异和经济特色。
通过以上内容,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长江沿岸地带的地理环境、经济特征以及上海的经济地位,从而增强对中国地理和经济发展的理解。